【本報訊】每逢踏入秋冬,都是膝痛者求診的旺季,因為由現時至明年初,有不少長跑及行山活動,挑戰參賽者的毅力。但有足科矯形師提醒市民,練習長跑不能操之過急,尤其是平日運動不多的長跑「新丁」,以及腳形偏差的O形腳人士,均容易因為跑步而導致膝痛,嚴重的甚至需要進行手術。 記者:梁洵瑜
足科矯形師學會副主席吳燕玲表示,每逢秋冬季節,都有不少求診者是因為跑步或行山等活動而導致膝痛,當中不少是平日甚少運動的人士,他們只在周六、周日跑步,往往在練習一個月後就會出現膝痛情況,如跑步及上落樓梯時都會感到膝痛,甚至安坐片刻後仍無力站起來,故她認為膝痛的出現是有季節性。
吳燕玲表示,部份人士會較容易出現膝痛,如腳部偏差者,「隻腳天生四平八穩好少有問題,但如果雙腳向外斜,或者向內斜入去,就容易有膝痛」;而外國數字顯示,有些地方多達七成市民,腳部都有偏差問題。
她解釋,若腳部偏差至不平穩,行路或跑步時腳向內轉或向外轉,連同小腿以至膝蓋的肌鍵及韌帶都像「扭毛巾咁」,久而久之,俗稱膝蓋軟骨容易磨蝕,韌帶也容易受傷;較常見的病例包括膝蓋內側痛楚的鵝掌滑囊炎,或落樓梯時痛楚的膝蓋髕骨筋鍵炎,若上斜呈現痛楚,較多是膝蓋軟骨磨蝕等,俗稱小腿上五吋下五吋位置痛楚,即稱為脛前肌炎。
但她強調,長跑或行山人士,應該在練習前作好多方面準備,則可減少出現傷膝機會,包括先量度自己的腳形有否偏差、了解偏差度數,以及是否患有扁平足或足弓過高等問題;可以及早設計適合自己腳形的鞋墊,矯正腳形,減少對小腿、膝,甚至脊骨的整體影響。
其次就是應該選擇一對良好的運動鞋,如鞋底闊度不應超過鞋身、固體氣墊、鞋身中間位置要有足夠承托力,及大小適中的運動鞋。此外,市民練習時切忌操之過急,尤其是一向缺少運動的人士,應該在活動前數個月擬好練習計劃,並要在跑步前後均要做拉筋等伸展運動,並要鍛煉大腿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