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用四招 遏止走數潮<br>三個孕婦一個來自大陸

港府擬用四招 遏止走數潮
三個孕婦一個來自大陸

【本報訊】內地自由行政策除帶旺了本港藥房的奶粉、尿片生意外,內地的孕婦更迫爆公立醫院產房。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表示,醫院管理局新界東和新界西聯網,平均每三個產科服務使用者就有一名是內地人,部份內地孕婦會半夜入院以節省一天的住院費,部份產子後甚至拒絕付帳。醫管局正考慮提高非本港居民的醫療收費,又或停止為欠費者提供進一步服務,以免醫管局壞帳增加。 記者:雷子樂、梁洵瑜

每年約有七、八千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周一嶽昨在立法會表示,過去一年,內地孕婦佔全港產科使用者約四分一,但新界東聯網的比例更高達百分之三十二,新界西則佔三成。兩聯網產科及新生嬰兒服務近月均近爆滿,平均使用率達七至九成。今年七月,新界東聯網新生嬰兒服務使用率更超標達百分之一百點六。

「醫生都好似好攰」
在屬新界西聯網的屯門醫院,剛入院的本地孕婦鄧太昨說:「早排有好多孕婦,搞到有人要瞓走廊。」另一名準爸爸陳先生認為應對非本地人實施「先錢後醫」制度。
記者昨晚在沙田威爾斯醫院觀察半小時,發現每五個孕婦中,最少有兩名內地人。在威院產子的吳太說:「醫生都好似好攰,但質素重可以。」
醫管局新界西聯網總監張偉麟昨表示,每年約有五千五百名嬰兒在該聯網出生,近千六名是內地孕婦所生,「佢哋都好精打細算,通常入到嚟就生得,有啲如果有併發症失咗預算,真係會冇錢畀。」
周一嶽也指出,近三成內地孕婦會在午夜後至清晨前入院,比例較本地孕婦高,估計是為了少付一天醫療費。「有孕婦生完急急腳自己走,嬰兒就留喺醫院。」周不諱言,有謠傳指有經理人協助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並強調不犯法。醫學界議員郭家麒形容內地孕婦使用本港公共醫療已到氾濫地步,不少人已來港生產第二、第三胎,「廣東、上海、湖南,邊度嘅人都有。」

上年度共有七百二十一名內地孕婦在港產子後拖欠醫療費,較○二至○三年度增加一倍,兩年來令醫管局出現逾八百萬元壞帳。現時本地孕婦每日要支付一百元住院費,內地孕婦要付三千三百元。不過,每名孕婦產子的醫療成本,每日最高達一萬二千至一萬四千元。

周一嶽向北京反映
為免情況惡化,周一嶽透露,當局正考慮四招對付走數者,包括提高非符合資格人士在緊急入院時須支付的按金;為非緊急服務增設按金制度;要求有關人士在預約專科門診服務或非緊急入院時,先繳付按金,以及停止為欠繳費用者提供進一步服務。
對於上列方案,郭家麒認為難以推行,「唔通有事你唔救,應該係入境就要堵截。」議員鄭經翰要求港府多在內地宣傳,說明來港產子的內地人父母不會有居港權。周一嶽回應稱,上周訪京時已向港澳辦反映有關問題。入境處發言人則指,暫未有法律不許內地孕婦訪港。

新界東聯網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比例更達百分之三十二,令屬下威爾斯醫院醫護疲於奔命。

屬新界西聯網的屯門醫院婦產科病房內,擠滿剛出生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