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來了 - 陶傑

「鬼子」來了 - 陶傑

日本防衞廳報告書說:在三種情形下,中日兩國會爆發大戰:釣魚台主權之爭、東海資源之奪、台灣獨立之禍。中國外交部女發言人馬上反應,表示「嚴重關切」,還說日本這樣散播中國威脅論,只會刺激中國民間的「反日思想」。


﹨中國的反日,從來沒有甚麼思想,只是一種情緒。但是,太遲了,小泉純一郎已經鐵志擴軍,把日本的國防戰略,由「本土防禦型」漸漸修改成「先發制人型」,與美國的布殊、英國的貝理雅三星聯珠,保持一線。
日本對中國,最初是「忍」︱︱三名日本男士在珠海尋春,與北姑進行你情我願的皮肉交易,本來屁大的小事,中國偏要「無限上綱」,縱容中國民間反日示威,並公開尋春的三武士玉照,由中國政府明令「通緝」,這是第一挑釁。三個日本師生在西安大學的文藝表演,被學生指為戴胸圍而「辱華」,其實是網上以訛傳訛,釀成學生反日遊行。這一次,中國政府知道玩大了,只把三個日本人驅逐回國了事,但看在小泉純一郎眼中,這是中國對日本的第二挑釁。最後是中日足球賽,日本以技取勝,中國球迷在場喧嘩謾罵。中國政府終於知道禍闖大了,派駐公安、護送日本足球員安全歸國。日本傳媒全線反擊,指中國有這等質素的人民,不配主辦奧運。
日本修憲擴軍,一直在靜靜等藉口。甚麼美日安保、周邊有事,本來都是自說自話。中國縱容民間反日示威,正是天賜良機。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既然如此仇日,那麼日本政府也要平息日本的民族主義者的要求,要有所作為。中國人「愛國」,日本人也愛國。「愛國」與愛國大對決,這就有好戲可看。但中國人的「愛國」是一種「嘴巴愛國主義」,用日貨、上日本留學、迷日劇,而且「愛國」是不滿現狀的藉口,其實針對「賣國政府」。日本的「愛國」,卻步步是踏實的行動:進駐釣魚台、進佔東海油田、修改憲法。
日本人最崇尚中國的春秋戰國文化。把春秋戰國四百年歷史的人文精神,蒸餾成一句話,無非是「忍辱圖強」四字︱︱越王勾踐復國、孫臏復仇、蘇秦用兵、商鞅變法,春秋戰國的大人物,無一不先受盡欺凌,能付出忍辱的成本,肯跪下來扮狗叫、肯裝灰孫子,最後才奮起一擊,成就大業。日本大和民族繼承了春秋戰國之魂,學會了曹劉三國之智,參悟了漢唐盛世之德,面對中國民間的反日,先是退避三舍,誘敵深入,然後凝氣反攻。
這下輪到中國擺出一副委屈相,但即使中日大戰三大啟端都成立:如果釣魚台是中國領土,如果東海資源屬於中國,如果台灣是中國領土,即使真的為了這三樣出兵,一切都理直氣壯,還何須否認而「嚴重關切」?「鬼子」來了,因為日本看穿了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