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財團入圍 爭奪大地皮<br>政府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 扮文化假諮詢真賣樓

三財團入圍 爭奪大地皮
政府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 扮文化假諮詢真賣樓

【本報訊】港府公布選取三個財團,參與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的進一步發展,另外包括太古在內的兩財團則出局。對於政府堅持單一項目招標,又不經正常的城市規劃諮詢程序,加上入選三個財團所要求的建樓面積皆遠超政府規定的基準,政黨及文化界既不滿又憂慮,擔心政府假諮詢,地產商真賣樓,在文化幌子包裝下,官商利益輸送,將這一幅面積達兩個尖沙嘴的市區寶貴地皮,變成又一個地產項目。 記者:劉碧思 莫劍弦

政府昨日正式公布極具爭議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建議書甄選結果,一如市場所料,太古地產及獨立人士林思達被攆出局。入圍財團包括由恒基地產獨資的「香港薈萃」、長實及新地合組的「活力星國際」及由信和置業、九龍倉及華人置業合組的「生利發展」。
公眾仍然關注西九龍項目將淪為地產項目,成為數碼港翻版。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指出,數碼港與文娛區屬不同工程,後者在最初階段已透過比賽挑選出設計概念,再邀請財團遞交建議書,每步均向立法會滙報,與數碼港不同。他更稱,數碼港其實是成功例子,因為政府投放的資源得到回報,同時亦建立高科技平台。曾蔭權又強調,堅持天篷設計正好有效避免西九龍變成「石屎森林」、地產項目。至於文娛區涉及的補地價問題,曾蔭權回應,現時討論西九龍項目的補地價事宜屬言之過早,因為財團建議書中提出的補地價,需要作出討論。
暫時只有長實及新地組成的財團「活力星」曾披露,包括西九龍項目的造價及設立藝術文化基金,預計投資金額約四百億元。按活力星的規劃方案,住宅樓面約七百二十萬方呎,卓德測量師行較早前估計,以西九龍的住宅樓面每方呎約一萬元計算,活力星單是售樓收益不少於七百二十億元,加上商業及寫字樓估計每方呎五千元、酒店每房間五百萬元計算,估計活力星在西九龍項目具商業價值部份的總值達八百七十億元。

民建聯:另一個數碼港
立法會三大政黨均炮轟政府處理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招標方式。民建聯張學明直斥政府以文藝為名、地產為實,完全沒有說清楚文藝和商業土地比例,最終只會變成另一個數碼港計劃,令地產商得益。
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批評,港府將西九發展列為「其他用途項目」,令城規會不能發揮應有的監督角色,也不能就計劃諮詢公眾,港府有濫權之嫌,擔心會向某些發展商輸送利益。他要求當局重新將土地劃入「綜合發展區」,由城規會作公開諮詢及策劃,否則民主黨不排除以法律行動推翻政府決定。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則批評政府一意孤行,以單一招標方式批出土地,令庫房受損。他指整幅土地可建樓面面積達一千五百萬平方呎,若拆細至每幅地五十萬平方呎招標,足可拍買三十次,若每次成交價四十億元,庫房有一千二百億元收入。現時採取單一投標,若地產商同時推出所有單位,政府難以控制樓宇供應。
前文化委員會成員黃英琦也批評,全世界從未試過以單一方式,批出面積等同兩個尖沙嘴的土地予私人發展商;至於當局堅持要興建的天篷,預計只會變成一個沒有實制用途、但建築成本高達數十億元的地標,計劃只會淪為特區另一個「大白象」。

太古被剔出入圍名單
文化評論人胡恩威指摘政府假諮詢,沒有公開五份標書內容由市民參與決定。他形容計劃恍如數碼港及維港巨星匯混合體,浪費港人寶貴的土地資產,「數碼港咁遠你就睇唔到,西九第日睇見就眼寃。」他呼籲立法會立即介入,要求政府交代更多資料,又建議當局成立西九龍發展局,將土地拍賣,然後利用有關收入發展藝術文化項目。
另外,太古地產被剔出入圍名單,曾蔭權直指太古不依「遊戲規則」,太古地產董事及總經理安格里則說,「西九龍文娛區發展計劃牽涉複雜的問題,而且對我們及下一代影響深遠,有見及此,太古地產便提供了另一可行的方案。」他又提出,部份社會人士支持太古地產文化海港的理念,故認為應公開所有建議書的內容,促進公眾就不同發展商的計劃進行建設性討論。
曾蔭權表示,入圍的三份建議書將在下月進行公眾諮詢,預計到○七年動工,項目設施最快要到二○一○至二○一一年才會見到。至於文娛區內的地產項目亦需要到二○一○至一一年才推出市場。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中)昨與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左)、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一起出席記者會,解釋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首輪甄選結果。
韋志滿攝

英資太古集團落選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圖。

由長實及新地各佔五成股份的「活力星國際」提供予政府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外貌圖。

「生利發展」由信和置業牽頭,其他成員包括九龍倉及華人置業,該財團的天篷設計採用化整為零方式。

恒基地產以「香港薈萃」名義遞交西九龍項目建議書,設計重點除了政府指定的天篷設計,還包括巨型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