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準備馬虎應變乏力怎能不亂 - 盧峯

蘋論:準備馬虎應變乏力怎能不亂 - 盧峯

要不是選管會的報告詳細交代立法會選舉當日的混亂情況,公眾還不知道原來整個選舉不但事前的籌劃及準備不周全、不但低估出現混亂及錯誤的可能性,更完全沒有訂出特別的應變計劃。像這樣嚴重的失誤,選管會、選舉事務處及政制事務局都是難辭其咎的。
就以今次立法會選舉最多人詬病的問題──票箱不足為例,原來在引入新的投票箱時,選舉事務處方面根本沒有仔細測試票箱的容量、根本沒有仔細測試不同摺票方式對票箱容量的影響,甚至沒有使用跟真正選票紙質一樣的紙張作為測試的樣本,只是隨隨便便的用普通紙張測試兩次便得出每個票箱可以容納一千張選票的結論。然而真正的選票其實比普通紙張厚,不同選民投票時摺選票的方法又各有不同。
正是由於選舉事務處在事前的估計粗疏、太馬虎、太脫離現實,以致在投票不足四小時後便已有幾十個票站告急要求增加票箱供應。像這種事前準備不周、馬虎了事的情況,不是讓人震驚及不解嗎?
同樣教人瞠目結舌的是選舉當日的應變管理。
根據選管會的調查報告,早在上午八時三十分、即投票後一小時便已有個別票站要求索取額外票箱;到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更已有八十個票站致電中央指揮中心要求增發投票箱,可坐鎮中央指揮中心的這位總指揮居然毫無危機意識、居然毫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甚至沒有向更高層的負責官員及選管會主席滙報情況及要求支援。

於是,票箱不足的情況便迅速擴散到不同區域,而各個票站的負責人也被迫使用各種不正常的方法包括打開票箱整理選票、以間尺壓平選票及暫停讓選民投票等處理危機,最終引發大量的爭議及投訴。我們認為,這種麻痹大意、缺乏危機意識的態度實在是令人非常遺憾的。
除了票箱不足外,調查報告還發現其他問題包括票站職員訓練不足、包括選管會沒有特別應變計劃應付廣泛的突發事件、包括後勤支援服務不足等。我們認為,在經歷過多次大規模選舉後依然出現這些漏洞及錯失是要不得的,也是不能原諒的,負責籌備、監督及管理選舉過程的選管會、選舉事務處及政制事務局怎能不承擔責任呢?
特首董建華先生昨天宣布,將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種種問題。
我們認為這個決定來的雖然遲了,但總算是正確的做法,我們更希望調查委員會不要只把眼光集中在今次選舉,應該為整個選舉安排作一次總檢討,把過往長期存在的問題如點票速度過慢、點票時間過長等一併處理。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堵塞選舉安排的種種漏洞、才能令香港的選舉安排追上民主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