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美國大選對中國有甚麼意義? - 張華

解讀中國:美國大選對中國有甚麼意義? - 張華

胡錦濤日前已公開表明,不會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最好制度。但美國總統選舉表明,西方的選舉制度在很多地方值得中國參考,為中國走向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性的保證。事實上,大選前中國已應美國卡特基金會邀請,派出一個由三十多名民政系統幹部(負責基層選舉工作)、全國人大及專家學者組成的觀摩團,到美國觀察選舉。
多位代表團成員皆表示收穫很大,對公開、公平選舉的具體操作有了新認識,特別是對公開、透明的選舉方式印象深刻。當然,他們最後總要補充一句官腔:不能照搬這套制度。這些技術層面的收穫,當然有實際作用,令中國的基層選舉更完善。但對中國而言,這次美國大選是制度孰優孰劣的強力證據。

制度上優越令美國強大
美國的強大,絕非因為它的國民特別聰明、勤勞,恰恰相反,很多美國人都很不聰明。筆者曾在美國的快餐店買了一份一點九九美元的套餐,向女店員遞了張百元紗票;她愣了一下,點了十張十元鈔票給我,然後拿走其中一張,按一按計算機,再找我八元一分。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無論她是被訓練成如此處理大鈔,還是她沒受過心算訓練,因而不懂直接找錢給我,都反映了普通美國人的素質並不怎麼樣。是甚麼原因令美國強大呢?
答案之一是「制度」,政制是重要組成部份。就因美國制度上的優越,令平庸的人也能發揮所長;相反,中國現行政制之上,好人做不成好人。制度差別是造成兩國巨大差距的主因之一。

選舉制度的好處,筆者不再贅述。胡錦濤等新一代領導人不斷強調「以人為本」,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來檢視施政是否符合民意。但如何體現民意呢?在中國現行制度下談民意,無異於葉公好龍,只有公開選舉才能充份體現民意,順應民意作出相應改變,社會為此付的代價才是最小的,這樣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
若我們承認美式民主制度的優越性,只是因為中國人水平太低而難以推行,那麼百多年前的美國,同樣也有很多目不識丁的窮人、農民,他們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投票的洗禮,最後才成熟起來,讓美國的政治制度演變成今天的樣子。更重要的,中美老百姓投票時關心的,不都一樣是如何選出一個能保護他們利益的候選人嗎?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