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人民銀行官員重申,人民幣未有重新估值的正式時間表,但觀乎近日本港金融體系的資金流向,似乎市場資金仍在積極炒賣人民幣將會短期內升值。
究其原因,早前人行才表示,中國宏調已見成效,暫時沒有迫切的加息壓力,但不旋踵人行卻突然加息0.27厘。正因為中國政府的政策隨時改變,故即使人行官員認為現階段並非人民幣升值的最佳時機,市場資金亦寧願博其一博。
事實上,國家外滙管理局官員近日曾撰文指出,以中國近年經濟增長快速的趨勢,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已轉變為升值預期,反映出人民幣升值,只是遲與早的時間問題。
直至9月底,中國外滙儲備高達5145億美元,而今年首3季便增加了1113億美元,超出同期貿易順差所錄得的39.3億美元及外商直接投資國內的487億美元之總和。所多出的外滙儲備,很大機會是流入國內等待人民幣升值的外資。
上述是國內的情況,那麼從本地的金融體系,我們又能否看出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
去年外資流入本地金融體系時,1年期美電折讓最多只有約700多點子,但現時折讓卻升至1500點子水平。有市場人士認為,這麼大的折讓下,正正反映港元有升值壓力。
不過在聯繫滙率底下,除非聯繫滙率脫鈎,港元兌美元是沒有升值空間,在可見將來,這個情況也不會發生。那麼,折讓高達1500點子是代表了甚麼呢?我認為是炒人民幣升值。
雖然目前美元兌人民幣的官方兌換價約為1兌8,但這只是一個參考價,暫時沒有正式外滙市場可以真正兌換。相反,香港是中國對外的貿易窗口,人民幣與港元是有正式的交易市場,因此要炒人民幣升值,大可透過買入港元,然後再兌換成人民幣來進行。
目前1年期港元兌美電折讓1500點子,即代表今日用1美元可換取7.8港元,但1年後卻只可兌換7.65港元,反映了港元的升值壓力。
表面上,這1500點子好像「蝕水」,但假設人民幣在不久將來升值,而且一如市場所預計般最少升值5%,那時候,透過港元兌換成人民幣博其升值所能賺取的利潤,絕對可以彌補1500點子的折讓。這也解釋了為何遠期港元兌美電出現了這麼大的折讓,市場也不覺出奇。
然而,雖然人民幣升值的傳聞甚囂塵上,我仍然覺得短期內出現人民幣升值的機會甚微,原因是中央政府在改變滙率之前,必須有一個周詳的配套,否則將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不穩定的影響。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