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餵哺母乳可以增強嬰兒的抵抗力,但對於需要接受深切治療的早產嬰兒,餵哺預先泵出的備用母乳,卻有機會受到細菌感染。廣華醫院進行的一項備用母乳研究發現,六成三受訪的本地華裔母親的備用母乳樣本含菌量過高,原因或與傳統習俗「分娩一月內不可洗澡」、母親忽略個人衞生有關。 記者:蔡建豪
廣華醫院兒科於○二年七月至去年十一月間,研究了三十三名入住該院深切治療部、平均不足三十周出生早產嬰兒母親的備用母乳,並抽取其中二十三名決定餵哺備用母乳的五十九個樣本進行化驗。在收集樣本前,每位母親均獲知會要洗澡及洗手,放在消毒器皿的備用母乳樣本,會即時送到該院微生物化驗室進行種菌化驗。
化驗結果顯示,六成三備用母乳樣本的含菌量過高,最高含菌樣本更超標十八倍,是文獻有紀錄以來最高的含菌量。有三成半樣本種出致病細菌,當中兩個樣本種出引致嬰兒敗血病或壞死性腸炎的金黃葡萄球菌。研究樣本中,只有三成七樣本的含菌量達可以接受的標準。
負責研究的廣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吳國強稱,醫學文獻至今記載了六宗可能與備用母乳有關的壞死性腸炎,最早記載的個案是九五年,本港一對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出生的二十六周孖胎,餵哺的備用母乳含有革蘭氏陽性菌類。至於是次種菌化驗發現的致病源細菌,包括腸球菌、革蘭氏陰性菌類及金黃葡萄球菌。至於餵哺含菌量高的備用母乳是否對早產嬰兒有害,目前仍待進一步研究。
吳國強坦言,用研究結果推斷,備用母乳含菌量高,有機會是在泵出個程中,被空氣或母體的皮膚污染,但更大可能是普遍華裔母親均有坐月期間不洗澡的傳統習俗,忽略個人衞生。他強調,曾向提供樣本的母親查詢,當中有兩成多母親直認,坐月期間個多星期才洗澡一次,也有部份回應指個多星期才更換內衣一次。
他又稱,足月出生的嬰兒身體擁有母親的抗體,餵哺母乳無疑可增加嬰兒的抵抗力。備用母乳含有母體的細菌亦屬正常,但含菌量不能太高。他呼籲母親在泵奶前,必須以消毒肥皂清洗雙手,並以清水及奶液清洗乳房;母親並宜勤加洗澡及更換內衣,避免皮膚滋生細菌;備用母乳更必須冷藏於冰格內,均有助減低備用母乳的含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