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有幾十萬港元流動資產,有見過去幾年股市波動,陳先生希望找到一種投資產品,既可分享股票市場的升幅,亦毋須承受太大的投資風險。
在過去1年,陳先生見到一類名為「票據」的新投資產品,遂向銀行的投資顧問查詢。銀行投資經理向陳先生介紹的票據有4隻(見附表)。
投資者如陳先生在作出抉擇時,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完全不能接受本金損失,便應選擇保本產品,而不論產品是否保本,投資者亦應該參考發行機構、安排行或保證人的聲譽和信用評級,因為信用評級愈低,發生信用事故的可能性愈高,一旦發生事故,投資者的本金及保證票息均不受保障。選擇票據產品時,應注意的項目如下:
1.保本與否:投資者應了解自己可否接受本金損失,仔細研究蒙受本金損失的可能性,並須明白保本產品一般限制了回報空間。
2.最長年期:投資者應留意自己有否有短期現金需要,以及票據有沒有提早贖回的機制及其提早贖回的可能性。有些可提早贖回的票據,實際年期可能短至1年。
3.固定/保證回報是否吸引:一般而言,年期愈長,固定票息愈高。
4.風險:本金有多大機會受損?到期時被迫購入股票的機會又有多大?
5.潛在回報:有否上限?升幅參與率一般應該有50%以上,才算吸引。
6.可否查詢票據倒流測試資料:一般優質產品,應樂意提供倒流測試,以驗證票據的回報率及最短回贖期,但倒流測試並不可當作將來的預測。
7.錯誤引導:市場上一般票據產品都已獲「香港證監會」(SFC)審批,但大部份票據的「宣傳單張」均未有申請SFC審批,投資者可從單張附註及聲明中查核「宣傳單張」是否得到有關SFC條例第105條批准,因為未獲審批的「宣傳單張」,隨時會有錯誤引導的資料。
錢靜蘭
摩根大通香港零售票據市場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