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連任有利東亞貿易

布殊連任有利東亞貿易

布殊連任總統,美國的東亞貿易夥伴應可安心:這表示美國仍然堅決支持自由貿易。
在有關中國和東亞的一連串貿易議題上,布殊及民主黨參議員克里在競選期間一直針鋒相對。布殊大力主張自由貿易,認為那是國家經濟繁榮的關鍵。他又指出,近年經濟衰退期間的職位流失,不能歸咎於自由貿易。令人遺憾的是,布殊政府在選舉前,向中國製家具及部份紡織物徵收所謂「防禦性」反傾銷稅,但那是例外而非常態。

丹尼爾.格里斯沃爾德(DanielGriswold)

相反,克里在參議院的投票紀錄,雖傾向支持自由貿易,但競選期間,他卻一直強調貿易影響美國工人的生計,挑動不安情緒。為了討好工會,克里經常指摘中國進口貨氾濫,企業又將科技工作外判到印度,使美國職位流失。他批評布殊未有就中國進口貨提出更多防禦措施,又指中國操控滙率、勞工權利得不到保障,理應列入三○一觀察名單。他又批評布殊在世貿組織對中國特別寬大,並未尋求召開世貿特別會議,討論延長原定於本年底廢除的環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度。
布殊這次勝出,再次顯示打着保護主義的口號並不能在總統大選得到好處。這次大選勝利,讓布殊有足夠的民意認受,繼續推動雙邊、區域及多邊貿易協議。
預料布殊政府在第二屆任期內,將全力協助世貿完成「多哈發展議程」。其實,在布殊的貿易代表策利克(RobertZoellick)四出奔走、全力推動之下,世貿才提出此議程。不少華府中人預料,策利克將退位讓賢。若確實如此,布殊應該找一個像策利克一樣決心消除貿易障礙的繼任人。
明年十二月,世貿組織將於香港召開部長級會議,屆時或可大致完成多哈議程。布殊政府的首要工作,應是確保與會各國能達致實質協議。為此,第二屆布殊政府必須展現領導風範,抗拒鋼鐵和紡織等本土行業的保護主義壓力。而雖然很多國會議員都贊成開徵反傾銷稅的法例,布殊政府也應該持開放態度,跟其他世貿成員國商討怎樣避免濫用。

不少私營企業紛紛將後勤支援工作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國會若企圖對這類行為或政府的外判施加限制,布殊應明確拒絕。這類規限只會削弱美國公司的競爭力,使消費者不能節省開支,更會影響美國向全球出口的服務業。
第二屆布殊政府是否有決心落實多哈議程呢?一個主要考驗是它怎樣處理二○○六年屆滿的「農業法案」。二○○二年,在國會多數支持下,布殊大幅增加農業補貼。但這一次,除非他願意約束國會,否則世貿很難達成新協議。
此外,美國已經簽署「中美自由貿易協議」,布殊政府應與國會積極合作,落實有關規定。布殊的貿易官員也應跟泰國、五個南美自由貿易組織成員國,以至南非及其鄰國商討,簽訂雙邊或區域貿易協議。部份共和黨議員希望推動美台自由貿易協議,但事件敏感,可能觸怒中國,成事機會不大。
共和黨在國會擴大優勢,將來簽訂貿易協議,阻力可望減少。民主黨(尤其是其眾議院議員)已基本上放棄了擴展國際貿易的傳統信念。但在目前形勢下,民主黨以至親民主黨的工會和環保組織,更加不容易阻撓政府簽訂貿易協議。南卡羅萊納州的例子最有象徵意義:該州一位極力主張保護主義的民主黨參議員FritzHollings連任失敗;明年一月,將由支持自由貿易的共和黨人JimDeMint接任。

其實,即使克里當選總統,美國在戰後開展的全球貿易政策也不會改弦易轍。但布殊成功連任,將會促進美國的雙邊和多邊貿易談判;而美國跟中國以至其他東亞國家,仍可進行互惠互利的貿易,不會輕易遭國內的政治壓力干擾。
……………………………………………………
作者為美國凱托研究所(CatoInstitute)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凱托文章逢星期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