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銓新設計的咖啡杯碟,將在本月中舉行「設計營商周二零零四:亞洲風尚」的「設計遊--灣仔」中展出發售。
撰文:冼麗婷
攝影:黎樹雄
八十年代中是全球設計業的黃金世代,為香港半島酒店Felix餐廳作室內設計的大師PhilippeStarck,也在那個時候冒起。
我當時於香港理工學院(理大前身)讀設計,家人決定移民英國搞飲食業,我選擇留下,對百花齊放、有如大派對的設計業,躍躍欲試。畢業後投身這個行業,二十多年了,一直沒有改變。
………………………………
八十年代在香港商業社會的生存之道,是要比人快,快便可以贏;還有,只要有一張會說話的嘴,沒有料子也可以生存。這種情況有點像今日的內地。
九十年代初,我成立自己的公司。我認為,企業品牌設計要有好的結果,設計師與僱客必須是完美配搭。跟不喜歡的客人幹不喜歡的工作不單痛苦,最終也不會令自己成功。所以,我的公司堅決不接「爛客」。儘管在生意難捱時期,我曾經也有想破戒的脆弱情緒,就似被迫當娼,有人告訴你房號,上去幹一次,沒有人會知道,但最終我一次也沒有做過。
今日的香港,成功講實力,世界應該是這樣走。
………………………………
現在我聘請新人,除了注重他們與公司有沒有相同理念外,也很注重他們的心術。我認為,叻人不一定有用,香港有些政客好叻,但是心術不正,就是這樣壞了大局。
我所有員工都似羊。我曾經請過一位不扣領口以下三粒鈕的女助理,結果,公司幾乎所有男同事都成了她的「助理」,為免讓「老虎」吃掉我所有的羊,我立刻把她炒了。
………………………………
我從為美心西餅、1010作企業顧問,以至為較早前參選的自由黨周梁淑怡做形象設計,揀選的品牌與政治人物,都有贏的元素。我自覺不年輕了,很抗拒別人叫我「設計壞孩子」。有一天,若我想當記者的慾望比做設計強烈,我會放下一切當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