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居民備受食水變質之苦,天天從水龍頭裏放出來混濁蠟黃的鐵銹水,叫人困擾不已。
由此想到一個不相干的水故事。
宋朝王安石變法之後,蘇東坡被貶去湖北黃州做官。臨離京城,他去跟王安石辭行,王安石送他到門口時說,年青時寒窗苦讀,得了一個痰火之症,到了老年,此症變本加厲,太醫說要用瞿塘中峽水與江蘇宜興出的陽羨茶煎服,才能治好。他託蘇東坡從湖北回四川探親之便,在長江中取一甕中峽水來。
古時長江三峽也稱上峽、中峽和下峽,瞿塘峽在四川境內,稱上峽,巫峽稱中峽,西陵峽稱下峽。
後來蘇夫人要回四川,東坡從黃州逆水而上送她,到了四川境內,返棹東歸,心裏惦記着王安石所託之事,想着到中峽取水,誰知下水行程特快,晚上一覺睡醒,中峽早過了。蘇東坡心想一江水哪有甚麼上中下之分,便打了一甕下峽水,帶到京城(開封)相府。
王安石親自啟封,命人將江水煮沸,取出定瓷碗一隻,放一撮陽羨茶,用沸水沏之,等了一會,笑着對東坡說,你又來欺老夫了,這是下峽之水。
蘇東坡大驚,忙問王安石何以得知?王安石說: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細心察理。上峽水太急,下峽水太緩,中峽水則緩急參半。用來沏陽羨茶,上峽水味濃,下峽水味淡,只有中峽水濃淡相宜。這碗茶,泡了半天才見茶色,定是下峽水了。
蘇東坡起身謝罪,敬佩不已。
如今香港公屋居民沖茶,不論甚麼茶,都濃得不得了,因為他們用的,是天台急下的「上峽水」,裏面也有鐵質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