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輸錯血事件後,公立醫院再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因皮膚發炎進入明愛醫院治療的八十三歲女病人,疑因醫護人員未有查閱其對藥物敏感的紀錄,便為她注射抗生素,結果入院四個多小時即告死亡。院方已向死者家屬道歉及調查事件是否涉及人為錯誤。病人組織指事件或涉及嚴重人為過失,也暴露了藥物監察系統的漏洞。 記者:梁洵瑜
明愛醫院昨日發表聲明,指該名八十三歲女病人在本月二日早上十一時零三分,因「蜂窩織炎」(cellulitis)經急症室入住該院內科及老人病房,並接受抗生素注射,但病人情況突然轉差,急救後無效於同日下午三時三十分死亡。該院及後證實病人有藥物敏感紀錄,強調會深入調查事件成因,如有人為錯誤會進行處分,並已向死者家人解釋事件及誠懇道歉,並把個案呈報死因裁判處。
據悉,死者過去曾往明愛醫院求診,病人紀錄註明她有藥物敏感情況,今次懷疑因病房醫生未有看清楚其紀錄便處方抗生素針劑,注射後病人即出現過敏反應,並相信因該種抗生素是常用藥物,在病房也有貯存,醫護人員可直接取得藥物,毋須經由藥房,因而少了一次覆核機會。
蜂窩織炎是常見的皮膚感染,一般使用盤尼西林治療。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項目總監崔俊明稱,很多人也會對盤尼西林過敏,輕微的會令皮膚痕癢或發紅,嚴重者會出現血壓急降及心臟停頓,而針劑直接注射入血,藥物反應更快。
崔俊明說,醫院管理局現時已規定,醫生須詢問所有入醫院治療的病人有沒有對藥物敏感,並填報在病歷上。專科門診的電腦系統更有藥物過敏反應的警告系統,一旦病人對某種藥物過敏,若醫生處方同類藥物,系統即會發出警告提示醫生,但住院病人病歷則未設有該警告系統。
有前線醫生表示,醫院運作上並無有關醫生處方藥物是否正確的覆核制度,只靠醫生專業判斷。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批評,若病人已有過敏紀錄但醫護無看清楚便處方藥物,屬嚴重專業失德,「問清楚、睇清楚病人有無藥物敏感,係好基本嘅專業要求。」他指醫管局應盡快檢討設立覆核機制,檢查醫生在某些程序是否正確。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今次事件無可避免要有人負上責任,促請院方盡快徹查,調查是否因醫護人員工作過多,或監管不足導致事件。他認為醫院今次迅速公布事件及向病人家屬解釋,危機處理上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