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祥
城議論紛紛,忽然關注「通識教育」。
專家學者評論員提出不同的概念、定義、方法,愈講愈複雜。
其實可以簡單理解:我們的大中小學教育到了如此山窮水盡的境界、衰到貼地的情況,別無選擇必須大刀闊斧改革。其中一樣正是走出古舊學術思維與教學法,全面解放,面對未來的現實,提供環境讓下一代趁求學期間,好好掌握及培育未來幸福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心態(mindset)、習慣。
具體來說,就是打破過去一兩代採用那種文法學校的課程框架及灌輸式方法,改用活潑動態、學生主導、由直接實踐之中學習。大概如此。
事實上歐美的大學早已紛紛將通識課程作為本科課程的主打甚至全部,即是說念大學四年,沒有別的,全是念通識。中小學更不用說,不會像我們本地那樣一天到晚一年四季填鴨、考試,摧殘師生身心靈,將學校生活變成地獄,把青少年變成不懂又憎恨學習自暴自棄自卑自憐的殭屍。
不過話說回來,今天教統局由上而下一聲號令改制改課程,加強通識課,那就萬事大吉、乾坤得以扭轉?
當然不是。正如一個農場,種白菜愈來愈失敗,又孱弱又多蟲蛀又難吃,一下子改為種西蘭花,從此即告前程錦繡?一天氣候不變、土壤未改善,料理方法不改進,種甚麼菜始終一樣糟糕對不對?
不出所料,中學加強通識教育的建議一提了出來,本地教育界的回應是執行起來有千百種困難待解決,特別是教材、師資、評核方法等。這些都是真問題,可是問題的癥結卻不在此。
找一個正常、正氣、有點人生經驗、熱愛生命、熱誠投入做教育工作的人,給他一小群青少年,讓他們一起生活,輕鬆自在,提供基本的學習條件與資源,請相信我,一定有精采的教育發生!一天到晚,一年四季。
教材、課程、評核往往成為教育工作的負累,如果非有不可,那是必須之惡。
教育,是講心的活動,是啟發與燃亮。教育不是洗腦,也不是甚麼知識「傳授」(資訊數據可整理吸收成為知識,知識滙集可作為智慧的基礎,智慧才真正在人生之中管用)。
通識教育要有意思(而不是隨官意虛應故事做馬騮戲),方法其實很簡單:讓老師有生活!讓老師做指路人(facilitator)!讓老師做楷模(rolemodel)!別再強迫壓榨老師一天忙到晚,做千百樣無聊事(包括寫計劃書申請甚麼基金、開會研討如何提高學校形象收更「優秀」的學生),信任他們的良知與內心力量(註)。
教材不重要、課程不重要、教學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師有氣力有精神向學生示範:人生是好玩的,世界充滿繽紛魔術,學習令我陶醉。
這樣的話,課室已經是天堂了。教育,本來應該如此。
(註)是當前的制度令到此時此地許多老師負性:消極、不起勁、沒有理想、欠缺熱誠,他們是非人生活環境的受害者。環境變得理想,他們一定會再次發揮才華。大家可以放心,不要再說甚麼找不到師資的晦氣話。
……………………………………………………
作者為ClubO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