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街住所倒斃的女死者,身體出現多處屍斑,本港法醫專家、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助理教授馬宣立醫生指出,雖然死者無法復生說出遇害詳情,但屍斑顏色深淺、屍體僵硬程度、死者體溫等已靜靜提供線索,協助法醫及警方解構兇案過程。
曾替不少兇殺案死者剖屍化驗的馬宣立醫生表示,所謂「屍斑」是指人死後因血液循環停頓,導致血液在體內凝固沉積的斑痕,而屍斑主要出現在屍體最底部份,一般人在死後一至兩小時後,屍體便會出現屍斑,死去時間愈長,屍斑顏色便愈深,若死者已死去八小時,屍斑會呈深色,而屍身亦會變得僵硬。
馬宣立醫生補充,法醫亦會以探熱針從死者肛門探入體內探測體溫測定死亡時間,他解釋人體正常體溫為攝氏三十七度,但人死後不能再發熱,在正常室溫下屍體溫度會按每兩小時下降攝氏一度,雖然這套計算方法會因死者體形、年齡存有差異,但已可為法醫提供基本資料。
當確定死亡時間,死因亦是法醫另一重要工作,馬宣立醫生稱,法醫除根據死者表面所受傷痕推斷死因,亦會抽取死者器官樣本作毒理測試,確定死者是否遭人下毒,或本身有服食軟性毒品或吸毒習慣。他續稱,即使是手臂上留下注射毒品的針孔亦可作為線索,因為若死者一向並不注射海洛英,但手臂突然出現針孔,或是死者並非用慣用的手注射,都值得可疑。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