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網上騙案愈趨頻密,虛假電郵網際橫飛,對網上商貿及金融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因應有關問題,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今年中夥拍數碼欺詐偵察企業NameProtect,合作透過網上監察萬事達卡商標及編號的運用,打擊「網絡釣魚」(Phishing)的偽冒詐騙電郵,及使用非法得來的信用卡號碼。該項服務9月開始使用至今,成功率達98%,正鼓勵本港銀行夥伴採用。
萬事達卡亞太區副總裁兼保安及風險管理地區主管TimMorris接受訪問時說,亞洲區信用卡欺詐活動以假卡為主,但在網絡釣魚騙案帶動下,網上騙案增長最快。某些亞洲國家的銀行業,每月平均因網上騙案損失150萬至200萬美元(1170萬至1560萬元),情況嚴重。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李建輝指出,香港情況相對較佳,自從去年中出現偽冒電郵後,只有早前公布滙豐銀行數名存戶成功被騙,損失逾百萬元;而本港偽冒電郵的回應率也低於1%。Morris指出,美國偽冒電郵回應率高達5至20%,香港數據之低,反映港人警覺性較高。
現時世界上發出最多偽冒網站的主機有3個國家,亞洲佔兩個,包括南韓和中國,但機主多為無辜者。因應網上騙案無分國界,香港已經與其他國家警方加強合作。
對於有些歐洲國家的網上罪行已發展至有組織罪行,情況嚴重,甚至許多青少年參與,李氏稱香港並未出現童黨參與的情況。他呼籲市民提高警覺,不要向第三者透露密碼;若接到可疑電話或電郵,應直接向銀行查詢。
至於發出垃圾郵件(SPAMMAIL)在港並不違法;但偽冒銀行網頁則觸犯法例。他表示警方正研究限制發出垃圾電郵的法例,但有待籌備並需立法會通過才能實行。
香港現時最常見的網銀騙案仍是偽冒電郵。萬事達卡組織最近與NameProtect合作偵測該類活動,自9月初開始使用偵測軟件至今,已發現32個懷疑詐騙活動,當中除兩個屬合法活動外,其餘都屬非法,一半是假網站;被偽冒的網站除銀行外,還有假eBay網站,欺騙用戶輸入信用卡號碼。
Morris相信這類活動對金融業挑戰最大,因為47%美國人表示,最信任的網上機構是銀行,其他機構如微軟、美國在線和雅虎等只有約10%,相信其他地方情況亦類似,因此若銀行處理不善,最終會影響客戶對網銀的信心。他鼓勵銀行仿效萬事達卡,採用偵測軟件,在網站監察其商標和銀行卡號碼的應用,以加強保安。目前,本港尚並未有銀行使用這類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