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日前下令,禁止媒體報道北京市計程車淘汰舊車更換新車的消息,且一如既往的不解釋原因。北京傳媒中人私下透露,這是北京市交通部門到中宣部游說的結果,意在遮掩層層黑幕:利益集團與政府官員勾結,運用公權力強搶老百姓的錢。
北京市目前約有六萬六千輛的士,○八年奧運會前約有近五成車輛到期要報廢,今年將是更換的高峯期。可是,北京市政府此時突然宣布,新的士必須符合嚴格而且非常的規格,否則不能獲發的士牌,而且這些規格有點奇怪(車長大於4300毫米,排氣量需逾1.6升(1600cc),功率大於60kW;車長大於4510毫米,排氣量需逾1.8升(1800cc),功率大於90kW),幾乎是為北京出產的兩款轎車度身訂做的。但是,這樣的規格卻有很多弊端:車型過大,不環保;收費較低的小型的士將被淘汰,加重市民負擔;大型車加重司機的油費負擔,使疲勞的司機工作時間加長。
為甚麼北京市當局要用上如此奇怪的規格來「封殺」其他地區出產的轎車,從而迫使的士車主使用北京自行出產的轎車型號呢?表面上,這是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但北京的媒體中人大多認為,這是龐大的利益集團,在背後運作的結果。利益集團聯同手握政策大權的官員坐地分肥,藉着政府的公權力來謀求個人的利益。試想想,如果北京要更換一半的士,即三萬輛,即使每輛低至二十萬元,已是六十億元的「大肥肉」。
事實上,利益集團通過種種手段(俗稱「運作」),使官員運用公權力,制訂一些保護其私利的政策或規定,現已成為中國新的腐敗趨勢,有媒體甚至將這些官員和利益集團稱之為「白領黑社會」。
北京去年也出過一個汽車政策,當時就以環保理由,要求進城區(二環路以內)的車,都要達到一個廢氣排放標準。奇怪的是,這個標準不是檢驗廢氣,而是強迫三十萬輛車的點火和燃油系統進行改裝,改裝費兩、三千元至數萬元,涉及的總金額最少幾億元。北京民間則普遍認為,這也是利益集團運作的結果,是相關廠家和政府綁在一起搶錢。
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