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試從一個私家車駕車人士的角度,看看司機駕車過海時是怎樣選擇隧道。考慮因素:(1)價錢之多少,包括隧道費及油錢;(2)路程之長短;(3)整體所需用的時間;(4)心情。
實證一,由北角駕車到尖沙嘴:我當然會選擇用紅隧。原因是路程最短、最直接,東隧隧道費雖然較紅隧便宜5元,但較長路程的油錢足以抵消那5元。若要我選擇使用東隧,除非遇上紅隧超級大塞車,而我又有足夠精神及心情駕車上東區走廊。至於西隧,免問。
實證二,由觀塘駕車到太古城:我當然會選擇用東隧,因為這是完美的路線,是最平、最短、最快的路線,爽!
實證三,由荃灣駕車到西環:我也會選擇用紅隧。因為用紅隧較用西隧便宜20元,20元可吃一個午餐加一杯凍奶茶。現在使用西隧,有一點被搶的感覺,感覺不大好。
實證四,在過去一年,我曾經使用過西隧一次。不是甚麼特別原因,當天我只是漫無目的駕車四圍遊。認識我的朋友也知道我認路差,駕車很易行錯路,對了,那次我就是不小心入錯線又認錯路而最終被逼使用西隧,白白被搶40元。
不理紅隧是否加價,但西隧的經營策略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又遠,又不方便,不知怎解收費還收得這麼貴,竟是人家的雙倍。很明顯,若要令消費者對西隧有興趣,西隧的收費一定要比紅隧便宜。方法一是把紅隧私家車隧道費加至超過40元,方法二是降低西隧收費至15元。
其實最徹底解決方法是政府把三隧統一管理,做了詳細的汽車使用習慣分析後,分隧道、分時段、分車種定下策略性收費。不過算吧,太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