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br>用網絡發揮人力資源值得思考

傳訊四圍炳:
用網絡發揮人力資源值得思考

一家公司委託生產力促進局進行一項上網習慣調查,一共訪問了300名企業的管理層及員工,結果顯示有77%受訪的僱員會在工作期間,進行私人性質的上網,包括瀏覽新聞網站、查閱接獲的電子郵件或進行網上理財等私人活動。調查又稱,員工們平均每星期花上兩小時上網處理私人事務,僱主普遍擔心會因此令員工的生產力下降。

辦公時間上網十分普遍
對於互聯網用戶來說,這個並非甚麼特別的訊息。筆者就經常收到朋友互通活動消息的廣發電郵,名單上不少電郵地址都是來自企業的;既然是「公器私用」,免不了會花上工作時間進行一些個人事務。情況有點似辦公室的電話,若有私人電話打進來,企業員工還不是要停下工作,答覆來電。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員工這種「公私不分」的工作模式乃既定事實,老闆或管理層又怎樣面對呢?年前有不少軟件商推出所謂企業資訊內聯網(corporateinformationportal),就是看準員工既然要看資訊,倒不如由公司殷勤提供,連帶可以附上公司最新訊息、申請表和公司內部應用等,甚至可以將員工的私人電郵納入,加強與員工的聯繫,又免得「心有旁騖」。

內聯網資訊欠缺吸引力
香港企業在這方面有不少發展,除了傳統的企業訊息、請病假、各類人事部申請及員工間檔案分享外,有大型機構就為了安撫已經受盡工作壓力的員工,特別訂做醫療訊息及情緒健康的入門網站,防患未然。不過,始終內容有價,公司的內聯網始終不及外面的五光十色吸引,公司訊息又普遍正經八百,員工還不是要溜出去看看花花世界,令企業資訊內聯網的瀏覽量大減,資訊部門交不了功課。所以,除非是大型企業,這類內聯網還未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同樣道理,不少工作中的僱員會在工作時間使用即時通訊(即ICQ、YahooMessenger或MSInstantMessenger等產品),既可與同事、工作夥伴或客戶即時溝通,也接受朋友的私人交流。有軟件商也看準時機,推出企業版本的即時通訊工具,不假外求。不過,據筆者個人觀察,香港仍未成氣候。
無論是企業資訊內聯網還是即時通訊工具,均與企業的知識管理息息相關。香港聲稱邁向知識型社會,經常強調自己擁有優秀的人力資源,企業應該多花心思,研究怎樣將人力資源的功效發揮到最大,這才是資源增值的根本元素。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