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小康,生場大病全泡湯」<br>農民年入不夠住一次醫院

「小康小康,生場大病全泡湯」
農民年入不夠住一次醫院

「小病拖,大病捱,捱不過去才往醫院抬。」中國農民去年人均收入二千六百多元,在扣除實物收入後,現金收入竟不足以支付平均一次二千二百多元的住院費用。全國有逾半農民看不起病,其中,死於家中的比例高達六至八成。為此,當局正在農村推行新型醫療合作制度,讓農民每年繳交十元後,獲得部份住院醫藥費可以報銷的保障。

「小康小康,農民生場大病全泡湯」、「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一次院,一年活白幹」、「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等反映內地農民苦況的民謠,近年愈來愈多。衞生部副部長朱慶生前日指出,去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二千六百二十二點二元,農村居民的平均住院費用一次為二千二百三十六元,由於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尚包括實物收入,農民如果得了大病,他們一年的現金收入不足以支付一次住院費用。

年賺2600 住院費2236
為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中國政府前年十月明確提出,逐步在全國建立以為農民治大病為原則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願參加的農民,每人每年將十元繳交到鄉財政所或鄉鎮衞生院,再由縣財政局存入醫療基金專用戶口。
上述款項連同各級政府每年每人補助的二十元一起,形成基金,存放在由縣級以上醫療管理委員會確定的國有商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管理。而參加了醫療合作的農民,每次到縣或市內指定醫療機構求醫時,可直接報銷部份醫療費用。

農民權益備受歧視損害
不過,農村基層幹部的貪污腐敗問題,令人對這個制度感到憂慮。對此,朱慶生強調,決不強迫農民參加,參加者必須是自願的;其次,為確保醫療資金不被挪用和侵佔,「管錢的不管帳,管帳的不管錢」,同時以審計和監察的方式,確保資金不作他用。截至今年六月底,共有六千八百九十九萬農民參加這項醫療合作,已有四千一百九十四萬人次的醫藥費用得到報銷。
但是,仍有近百分九十的農民無法參加當局正推行的醫療合作,他們仍面臨病無所託的困境。而且,農民在醫療問題上遇到的苦況,只是他們受到不公平對待問題的一部份,他們因在城市打工時受到歧視、欺凌,因家鄉興建水利工程被迫遷移時受到的利益損害,隨時都可能釀發抗爭。
本報記者/《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