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某大零售集團請春茗,所有啤酒供應商當然都在受邀之列,而爭取要作為春茗的「指定啤酒」。大家各出奇謀,其間的種種不足為外人道但外人也可以想見。
大集團當然不志在這些小恩小惠,為免「順得哥情失嫂意」,有人想出一個各得其所的辦法,春茗上供應所有啤酒商願意供應的啤酒,但都會蒙瓶供應嘉賓,供大家憑一個鼻孔一條舌頭品評鑒賞。
賞啤酒的都是專家,當然單憑看色、聞香、品味,便已知哪一杯酒是自己的大寶號所製,哪一杯又必是最大競爭對手之劣作。於是,大家時而含沙射影,時而欲揚先挫,妙語紛陳,在座的其他嘉賓,也聽得如醉如癡。
後來將結果揭曉,竟然無人能猜中哪一瓶是自己代理製作之啤酒。有人大讚特讚以為是自己所出的,原來竟是冤家產品,令人好不意外。
筆者這樣寫絕沒有貶低啤酒代理商之意。即使是釀酒的大行家,也未必能在蒙瓶試酒中點出自己一手釀成、日夕相對的酒呢!
也是幾年前,一次葡萄酒比賽,一位評判認為某酒質值金牌,但另一評判卻指出該酒有種種不足,激辯之後議決,該酒只得銀牌。豈料打開酒袋,那酒竟是該名反對最力之評判親手所製,相當於他一手把自己兒子的狀元頭銜打掉,你說那種感覺多痛苦呀!
蒙瓶試酒,讓我們可以真正客觀對待自己的味覺和嗅覺,不受名牌影響,你也有膽把廉價酒和貴價酒放在一起品嘗嗎?只要你不看招紙,你可能對結果很驚訝!
事實上,如果閉上眼睛,我們可能連可樂和七喜也分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