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成功連任,令不少民主黨人非常失望,反喬治布殊紀錄片《華氏九一一》的導演米高摩亞(MichaelMoore)是其中之一。不過,他勉勵民主黨人振作,更在自己的網站列出十七個毋須因為喬治布殊連任而割脈的理由:
1.喬治布殊不能再競選連任,否則違法。
2.他是自1916年威爾遜以來,無論普選票或選舉人票都贏得最少的競選連任總統。
3.年輕選民是唯一大多數投票給克里的年齡組別,再次證明父母經常犯錯,不要再聽他們的話。
4.大部份美國人仍認為國家走錯方向(56%)、不值打伊拉克(51%)、不認同喬治布殊工作表現(52%)。
5.共和黨人未夠60席,不可在參議院橫行;民主黨人若阻撓,最高法院法官不會全屬右派。
6.密歇根州、整個東北部(我國民主發源地)、大湖區六個州、整個西岸及夏威夷都支持克里,這是個新開始。
7.選舉再次提醒我們,七葉樹(俄亥俄州人)是果仁(儍子),且是毒果仁。一個偉大國家就這樣栽在一粒果仁手中。
8.喬治布殊支持者中,88%是白人,但美國在50年後不再是白人佔大多數。
9.根據周二地方公決結果,同性戀者不可在11個州結婚。感謝上帝,我們省回不少禮物。
10.國會多了五名非洲裔議員。
11.釀酒公司Coors的行政總裁競逐科羅拉多州參議員失敗。乾杯!
12.不容否認:我們喜歡喬治布殊的孖女,不想她們離開。
13.在各州共98個議會中,民主黨由原來控制44個增至最少47個。
14.喬治布殊已是「跛腳鴨」總統,上周風光過後將會走下坡。
15.他既不可再連任,未來四年或許不用再給保守派賣帳,會採取較溫和路線
16.美國有近3億人,2億人達投票年齡,我們只輸了350萬(普選)票!
17.最重要的是:有5500萬人投「參議院內頭號自由派」克里一票,普選票數比列根、老布殊、克林頓或戈爾拿過的都要多。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上周五亦發表聲明,勸民主黨人應趁機重建形象,「若光坐着怨這怨那」是不對的。
克林頓指克里落敗是因為民主黨向鄉鎮選民宣揚信念不及共和黨人成功,他並且讚揚共和黨「訊息明確,宣傳、組織及策略出色」。
米高摩亞網頁/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