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署化驗在流浮山祥降圍捕獲的三帶喙庫蚊成蚊,發現部份帶日本腦炎病毒,相信一名居於附近沙江村的男童,應是遭帶病毒蚊子叮咬染病。這是本港首次經化驗證實在港的三帶喙庫蚊帶日本腦炎病毒。有微生物專家指出,今年已發生四宗本地感染個案,市民應小心提防,但大規模爆發機會較微。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曾浩輝稱,食環署在沙江村五歲男童本月一日證實感染日本腦炎的同日,在距離其居所只有一點五公里的祥降圍,捕獲二百多隻成蚊,並交予衞生署進行PCR基因測試,證實部份成蚊帶有可致命的日本腦炎病毒。
他說,驗證蚊子帶此病毒乃意料中事,「因為我哋原本就假定男童俾帶病毒嘅蚊叮過,𠵱家只係破咗案。」但他說,現已經過大規模滅蚊工作,爆發日本腦炎風險減至最低。
他解釋,本港之前未有足夠技術化驗成蚊有否帶日本腦炎病毒,但年多前起應用成效較高的PCR基因測試,這次是本地首次驗證成蚊帶此病毒。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何玉賢解釋,這不表示本港會爆發日本腦炎,因為判定是否日本腦炎高危區,須視乎本地感染個案數目及血清普查結果,但本地個案並不多;曾浩輝解釋,本地數月前進行的血清普查亦發現只有百分之零點三的四十歲以下人士曾受感染。
他續稱,傳播日本腦炎的三帶喙庫蚊在新界如屯門北及元朗向有發現,而蚊子需要叮咬受感染的豬及雀鳥,再叮動物或人才會傳播病毒,但這種蚊較少叮人。他說,會在該區一帶繼續進行為期兩個月滅蚊工作,並將安裝新的蚊子誘捕器監察成效。
曾浩輝稱,昨再派員到祥降圍及沙江村抽取四十多名居民的血液樣本進行化驗,迄今未有新增懷疑個案;男童家人及幼稚園老師的血液樣本均沒有顯示他們曾受感染;男童現正在屯門醫院留醫,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會商討需否為居民或其他市民注射疫苗。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稱,本地感染個案增加,市民應加倍提防蚊患,但個案不算多,加上秋季來臨,蚊患會減弱,爆發機會不大,市民毋須過份擔心。
元朗區議員周永勤說,祥降圍接近天水圍,而庫蚊可飛行兩公里距離,亦會危害天水圍居民安全,故食環署亦應在天水圍滅蚊,當局亦應優先為祥降圍獨居老人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