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過「不死鳥」折翼

風雲過「不死鳥」折翼

身材矮小、一臉鬍子、大嘴巴的阿拉法,領導巴勒斯坦人抗爭運動逾半世紀,孕育巴人民族主義,是「巴勒斯坦國」同義詞。但這位「巴勒斯坦先生」在十隻指頭數得盡的在世之日,應不會看見他大半生的心願──巴人立國──獲得實現。

由血腥抗爭到獲和平獎
七十五歲的阿拉法,一九二九年出生於開羅一個商人家庭,但他總說自己生於耶路撒冷。十七歲他投身對抗以色列。五八年,創立法塔赫游擊組織,向以色列展開血腥抗爭。法塔赫後來成為巴勒斯坦人解放組織的最大派系。
七二年八名巴人武裝分子血洗慕尼黑奧運村,其後以軍報復,於八二年攻佔黎巴嫩的巴解基地,迫使阿拉法四處流亡,更多次派特工暗殺他,但「不死鳥」總化險為夷。
八八年,他宣布放棄恐怖主義,以巴和談九三年更達《奧斯陸和議》,他翌年結束二十七年流亡生涯返回故土,當選巴人自治政府主席,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風雲過後,耶路撒冷永久地位問題使以巴和談破裂,以軍○一年十二月起更圍困了他三年,直至病重,他才能走出軟禁。
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