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是世界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尤其對那些倚賴進口石油的亞洲國家來說,就更為重要。過去數月,油價上升至超過55美元1桶的新高,成為投資市場的焦點。其實高油價變相等於額外徵稅,成本攀升,最終將減慢環球經濟增長。
過去,環球石油的儲存量與石油價格關係密切,我們不難透過觀察石油儲存量的多寡來預測油價升跌。但在過去6個月,它們之間的關係已不再那麼密切,原因是現有開採石油的設備,並不足以帶來更多產量。
雖然現時並沒有出現石油短缺,但是油價還是被「供應可能中斷」的陰霾所推高。這種所謂「風險溢價」,導致油價高於正常水平。根據現時環球石油儲存量,正常而言油價應該是30美元左右,額外的20多美元便是「風險溢價」。
市場一直存在很多潛在風險,當中最難以估量的,就是恐怖活動會破壞如伊拉克等產油國的輸油管,令環球石油供應驟降。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地區的中東政局不穩,正正是油價高企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非洲產油國尼日利亞的動盪政局亦一直備受關注,而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尤科斯被俄國政府控以「逃稅」罪名,亦令市場人士憂慮石油生產中斷。
除了恐慌溢價外,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對石油的需求持續增加,亦是油價高企的原因之一。在2004年,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佔全球增長的30%。雖然這數字在最近數月回落,但我們預期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將仍是主要的不穩定因素。
雖然投機活動令油價更加波動,但長遠來說,我們並不認為投機活動會明顯影響油價。一般來說,高油價會使環球經濟增長放緩,但其影響卻容易遭誇大。石油作為經濟原動力的重要程度已遠遜從前。故即使油價持續高企,仍不會對環球經濟造成明顯影響。
很多人會有興趣知道「誰是高油價的得益者」。石油公司的利潤因油價上升而增加,當然是受惠者,而石油公司的投資者亦能間接獲利。一些提供非石油或天然氣相關的公用企業(如水能、核能和煤氣)也能受惠。中短期而言,石油出口國會因油價高企而獲利,但長遠來說,油價高企會影響市場對石油的需求,對這些過份倚賴石油收入國家的經濟,影響反而負面。
鋒裕相信,由於備用石油生產量會在2005年有所增加,有助降低風險溢價,預期油價會在2005年將下跌至30美元,其後在35美元左右徘徊。長遠來看,油價最終會回落至25美元水平的機會甚大。
PIONEERInves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