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珠三角吃淡水魚生要小心!廣東佛山市衞生官員表示,單單在佛山市,就有超過一百萬人因吃淡水魚生而感染肝吸蟲病,佔佛山市總人口(常住)的六分一。內地專家警告,肝吸蟲可大可小,輕則損害肝臟、膽囊,重則導致膽結石、肝硬化甚至患上肝癌。
淡水魚生是珠江三角洲的道地美食,一直備受居民歡迎,許多酒樓食肆均有供應。淡水魚生的食法,一般是選用鮮活鯇魚,剝皮、起肉,再切成薄片,然後放入熟油碗內稍浸片刻後,和薑絲、辣椒絲等佐料一起吃用。
不過,佛山市疾病控制中心負責人卻表示,根據多年來的檢測情況看,佛山本地養的貓隻,因吃魚而導致的肝吸蟲感染率高達百分百,因此保守估計,該市人類感染率也超過一百萬人。佛山市政府網站資料顯示,佛山下轄襌城、南海、順德、三水及高明五區,常住人口五百六十多萬人,肝吸蟲病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六分一,情況相當駭人。
廣州中山二院華南肝膽醫院院長王捷教授早前指出,珠三角居民愛吃淡水魚生,因此這些地區的肝吸蟲患者也最多。據報,有些市民持續高燒,直到做肝吸蟲檢查,才發現膽管、膽囊都已被肝吸蟲的蟲卵侵襲。
而佛山疾控中心負責人指出,佛山人常吃的家魚或魚生感染肝吸蟲的比例很高。雖然他沒有透露比例數字,但過去有數據顯示,由於河水受到嚴重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將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餵養塘魚,令廣東、廣西等地淡水魚寄生蟲平均感染率高達六成,而養殖出來的淡水鯪魚、鯉魚、鱔魚的肝吸蟲囊蚴的檢出率也很高。專家建議,避免肝吸蟲的最佳方法是把魚煮熟。
內地的水產檢疫制度相信亦有問題,國家質檢總局一官員稱,內地水產除作進出口用途及在少數地區外,均不用檢疫,魚蝦從魚塘出來後,就直接供食家享用。而魚生加工過程,個別食肆沒嚴格執行器具消毒,令魚肉易交叉污染。
《新快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