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兩大陣營選情拉鋸。多位本港學者都認為,布殊連任的大勢已定,預料在未來四年,美國奉行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仍會持續,中美關係不會有大改變,解決北韓核問題將是布殊外交政策的新重點。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鄧特抗預料,布殊一旦連任,未來會慢慢修訂過往較偏激的政策。他指出,由於美國的選民投票意向相當兩極化,共和黨布殊若「冧莊」,有需要走中間路線,去取回民主黨支持者的信任。他預期,美國外交的重點仍會集中在處理伊拉克問題上,並會尋求其他國家的支持,國際局勢會維持平穩,這會對香港有利。
俄亥俄州佔二十張選舉人票,成為布殊、克里爭取勝負的關鍵,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任講師沈旭輝表示,民主黨經過四年前太早認輸的教訓,今次堅持要檢驗每一張選票。不過,沈認為,二十萬張臨時選票在統計學上根本不能左右大局,令克里反敗為勝,故預料在兩周後完成所有點票程序,布殊就會正式獲勝。他認為,布殊在未來四年會將外交政策的重心,集中在如何解決北韓、伊朗兩個「邪惡軸心」的核問題上,單邊主義風格不會改變,但預計會取得日、俄等多國的支持。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鄧文正指出,無論由布殊或克里當選,美國面對恐怖襲擊的威脅都不會減少,「恐怖分子眼中,美國就係美國,唔會理邊個做總統」。在中美關係方面,他表示誰人執政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過,美國將與歐盟多國競爭中國龐大的貿易市場,預料歐美在經濟方面會有更多摩擦。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