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
這是美國最緊張的一次大選,選情專家表示,這次是自一九六八年那次美國大選以來,近四十年來最激烈的一次;那次是由於越戰,這次是由於伊拉克戰爭,導致美國兩種勢力較量的熱度升溫。
這既是一次布殊的險勝,也是布殊的大勝,因為共和黨贏得了參眾兩院,為今後四年共和黨議案的通過,尤其是三席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替換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共和黨還贏得多數州長。這是布殊的勝利,更是美國的勝利。因為在全球反美浪潮的大合唱中,美國人用繼續選擇布殊的做法,再次頑強地舉起了美國價值的旗幟。
我曾撰文列數布殊能夠連任的十大理由,但是我更清楚,共和黨從來沒有在這樣國際、國內、裏外夾攻的情況下競選,同樣面臨起碼十個不利因素:
一是阿拉伯世界希望克里當選,穆斯林網站上呼籲所有在美國的穆斯林,投票給克里。美國現有約四百萬穆斯林,佔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五。而這次布殊和克里的競選過程經常只差一兩個百分點,因此穆斯林選票也不可忽視。
二是歐洲的左派更是希望布殊落選,他們幾乎比美國的民主黨還着急,好像這次是歐洲人選美國的總統,法國左派報紙《解放報》和英國的《衛報》一唱一和,比美國的左派報紙更高調地反布殊。而克里利用這種「高調」煽動選民,說美國在世界如何「孤立」,只有支持他當選,歐洲才不會再反美。
三是全球恐怖分子更是盼望布殊失敗,因為他們也知道克里一貫反戰,當年連越共都不敢對付,更別說有真正的膽量對付現在更野蠻、殘暴的恐怖分子,因此連九一一後沒怎麼露面的拉登,也出來錄像講話,明顯是警告美國人不要選布殊。
四是伊拉克的伊斯蘭武裝人員在大選前拚命製造事端,自殺炸彈、抓人質砍頭,使盡全身解數,想靠製造伊拉克混亂,嚇唬美國人不選布殊。
五是那個由阿拉伯國家組成的拉幫結伙、操縱全球能源市場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也盼望布殊落選。因而在美國大選前,哄抬油價到最高每桶五十六美元,該組織的主席早就說,等美國大選結束,油價就會降回來。OPEC想用它的「油腔滑調」在美國大選中插一腳,踢倒布殊。
六是上次大選由於最高法院裁決不予查票,因此民主黨覺得輸得不甘心,這次一定要翻身,因此全黨總動員,其中好幾個州組織了幾千人的「敲門馬拉松大隊」,挨家挨戶敲門拜票,說服選民支持克里。前總統克林頓、副總統戈爾,還有最左傾愚蠢的前總統卡達,都傾巢出動,為克里拉票;尤其煽動底層一般民眾和貧下中農,渲染美國處於災難之中,要他們支持克里上台改變航道。
七是美國的主流媒體幾乎一面倒支持克里,八成的報紙支持民主黨,三大無線電視台、CNN有線電視等,都明顯支持克里,《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還發表社論,呼籲選民投票給克里。
八是美國大學的教授九成支持民主黨,中學的工會一向是左派主導,因而不僅影響思想界和文化界,更影響美國成千上萬的學生。
九是一向為左派政黨支柱之一的荷李活,演員導演幾乎清一色支持克里,不用粉墨就魚貫而入「登場」,為克里造勢助選。當然這個隊伍中,從來不缺那些披着長髮的嬉皮士歌手,以及麥當娜等人,也是以支持絕對自由的名義,力挺克里。
十,富豪更是為克里慷慨解囊。民主黨總好指摘共和黨是富人黨,但克里的競選經費多是來自大富豪,像國際金融投機家索羅斯,拿出幾千萬美元,支持克里當選。還有紐約的房地產大亨特朗普等。《華爾街日報》曾刊出長長的向民主黨捐款的美國富豪名單。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居然結果還是布殊贏了,連任總統,真是「天祐美國」!它向世界傳遞出的是甚麼信號?概括來說,主要有這幾點:
第一,多數美國民眾把反恐、伊拉克戰爭視為這次選舉的最重要議題,他們支持布殊政府的強勢反恐政策,認識到恐怖主義是目前威脅美國,以至世界安全的人類最凶殘的敵人,必須打敗它,根除它。而歐洲以至整個美國以外的世界,都低估或錯估了美國人對恐怖主義的清楚認知,以及強勢反恐的堅定決心。他們沒有明白,歷史以來,美國本土首次遭到恐怖襲擊後,美國人的反應、美國人的情感,以及美國人同仇敵愾的意志。
第二,更會出乎全世界意料之外的是,十一月三日美國左傾的NBC電視台和右傾的霍士電視台所做的全國民調都顯示,美國人把道德提到相當重要的地位,反映出美國社會過去二十年來的深層變化,即保守主義的回潮,以中產階級為代表的傳統價值重新開始主導美國。
美國所以在越戰中失敗,不是被土匪武裝的越共打敗的,而是被美國內部以及歐洲的左派聯手杯葛所致。那個時期,是左派佔據美國輿論和社會的高潮,嬉皮士、吸毒、雙性戀、女權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基督信仰、「反-反共」(即貶低打擊堅持反對共產主義的清醒者)。但從八十年代列根時代開始,美國的左派思潮開始走下坡,尤其八十年代末,柏林圍牆的倒塌,使美國的左派勢力更加衰落。
在這個傳統保守主義思潮回升的過程中,基督信仰在美國持續發展。據統計,有關基督教產品的銷售,由一九九一年的二十六億增加到目前的三十七億。
最近《文明的衝突》作者亨廷頓的論文引述,現在相信上帝的美國人佔人口的九成二,八成四說自己是基督徒。在「誰更重視道德價值」的提問中,七成八回答布殊,克里是一成九。
第三,正是基於美國人對道德價值的看重,所以布殊的堅持原則、言行一致給他贏得了選票。而克里的左右搖擺、言行衝突不僅成為共和黨攻擊的目標,同時,連民主黨人都不滿克里在競選中,總是喊共和黨的口號,諸如也要減稅,也要繼續進行伊拉克戰爭,也不明確支持同性戀婚姻等。但他擔任國會議員二十年的紀錄,清清楚楚地證明,他有三百多次支持增稅的紀錄,他反對美國在越南抵抗共產主義,他反對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出兵解放科威特。因此不管他在選舉中如何見風使舵,民眾仍記得他歷來的紀錄。正如布殊在候選人電視辯論所說,你可以改口,但你隱藏不了原來的紀錄。因而在投票前一天,布殊的主要競選口號是,「你們到底相信誰?」最後多數美國人把「信任」放在了布殊身上。
這次大選,參選人數超過往年。在一般情況下,投票人數增加,有利民主黨。但這次卻出乎意料,布殊不僅贏得選舉人票,也多贏了四百萬張人頭票。因為歷來支持民主黨的四大票源(黑人、猶太人、女性、少數族裔),這次有很多轉向支持共和黨,布殊在這四個群體,都比上次選舉中獲得更多選票。
布殊連任後,可以預見的政策趨向是,將繼續強勢反恐,這對美國和世界安全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這次連一向支持民主黨的《紐約每日新聞》,民主黨籍的紐約前市長郭德華、民主黨籍參議員米勒等,都超越黨派,支持布殊,認為美國處於戰爭期間,反恐需要布殊這樣的強勢領導人。甚至連多數情況下左傾的《華盛頓郵報》的社論都表示,在反恐戰爭期間,美國換總統會影響到戰爭的最後勝利。在這樣的輿論和民意支持下,布殊政府今後四年的強硬反恐政策將不會有大的變化。而這不僅對美國,也對全球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另一個趨向是,布殊政府將繼續推行以減稅為核心的市場經濟政策,推動美國經濟復甦和強勁。而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經濟繁榮,才會帶動整個世界。
在歐洲和美國內部左派的包圍下,在阿拉伯專制世界的詆毀和攻擊下,在世界範圍的反美、反布殊力量的喧囂聲中,美國人不為所動,作出了獨立的選擇。有堅定信仰的布殊總統,將會領導美國和世界,進行和恐怖主義這種邪惡和撒旦的戰爭,向中東和所有黑暗的地方傳播自由,像二戰、韓戰、冷戰等時期一樣,承擔人類的責任,展示道德的力量,最後贏得正義的勝利。
在所有美國的敵人都在期待布殊敗選的時刻,布殊連任,這不僅是共和黨的勝利,而是美國的勝利。上帝在保佑美國!
(作者注: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三日凌晨五點本文發稿時為止,克里仍沒有承認敗選,並表示寧可再等一天。但美國選情專家幾乎都認為,這次沒有甚麼查票的餘地,民主黨只是拖延認輸的時間而已。)
……………………………………………………
作者為居於紐約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