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協奏曲》作者 曾捱批鬥抓去養豬<br>何占豪來港獻技為學校籌款

《梁祝協奏曲》作者 曾捱批鬥抓去養豬
何占豪來港獻技為學校籌款

歌頌真愛的著名中樂《梁祝協奏曲》扣人心弦,但原創人何占豪強調,不是人人都那麼愛國家,但是人人都談戀愛,這就是此曲深入民心的因由。這位因為創作《梁祝》而在文革時期被拉去養豬的音樂人,道出了音樂創作最原始最崇高的境界。
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何占豪最近來到香港,為一個慈善音樂會表演,親自指揮樂團演奏《梁祝》。對於此曲歷久常新,他有這樣的見解:「梁祝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民間很普及,男女愛情,人人都要談,人人都關心自己的愛情前途,但是當時封建社會,只能聽父母之命,男女都恨這種制度,才喜歡這個故事,我自己從小也喜歡這個故事。」

音樂細胞源自看越劇
現年七十一歲的何占豪,小時候在農家生活,一邊放牛,一邊玩樂器,會吹牧童笛、拉二胡、唱山歌,音樂細胞源自常帶他去看越劇的嫲嫲和姑姐。但原來《梁祝》是他於一九五八年在上海音樂學院時候的功課作品,他採用了梁祝故事做題材,創作了一段四至五分鐘的小樂章,然後老師吩咐同學一起修改樂章,於五九年寫成一首二十七分鐘的協奏曲,故這也可說是一首集體創作的樂章。

他記得香港中樂團曾舉辦過一個協奏曲選舉,歌頌愛國主義的《長城隨想曲》與描述男女愛情的《梁祝》都是大熱,結果《梁祝》勝出,他當時向《長城隨想曲》作曲人劉文金說:「你這個《長城》很好,我寫不出來,你寫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不過並非人人都那麼愛國家,但是人人都談戀愛。」
為了《梁祝》,何占豪在文革時期成為批鬥對象,被拉去養豬,幸好他為人樂觀,養豬時也覺得豬的生活很有節奏,並有節奏地拿樹枝趕豬,生活愉快。今次音樂會旨在為青海省興建一所職業技術學校籌款,而何占豪會擔任客席指揮演繹《梁祝》,他強調演繹此曲好不好有三大條件,首先要有一個高技術基礎,繼而是要有民族風格和激情。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