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第一印象 或致社交焦慮<br>八成半香港人有口氣

影響第一印象 或致社交焦慮
八成半香港人有口氣

【本報訊】一項調查發現,八成半受訪者承認自己有口氣問題;逾四成人說,在他們經常接觸的人士中,每十個人就有三至四個有口氣問題,近九成人更稱與人初次見面時發現對方有口氣,會影響對對方的第一印象;有牙科醫生警告,若長期持續有口氣問題,可能是患上糖尿病、腎病及肝病的徵兆,所以呼籲當局加強注重牙齒口腔護理的宣傳教育。 記者:謝明明

這項由香港寶潔有限公司委託生活易網站在上月進行的調查,成功訪問了二千一百八十三人,結果發現八成半受訪者承認自己有口氣問題,當中有四成四人表示會注意飲食及減少進食強烈氣味的食物,另三成九人選擇𡁻香口珠,選擇使用含勁薄荷味的牙膏及早晚定時使用漱口水的則合佔百分之七。

𡁻香口珠只治標
整體上有逾四成受訪者說,在他們經常接觸的人士中,每十個人就有三至四人有口氣問題;八成八受訪者稱,若與新結交的朋友或同事初次見面時發現對方有口氣,便會影響對他或她的第一印象;約六成受訪者將有口氣問題的人視為骯髒和不注重個人衞生。
牙醫陳達年昨日出席記者會時稱,該調查結果反映港人不注重牙齒及口腔護理,因為蛀牙、牙周病和口腔內牙菌膜的形成都是導致有口氣的主因;而工作壓力大,也會影響副神經線,導致口乾,令厭氧性細菌在口腔內滋生,從而揮發出難聞口氣。他更警告,若長期持續有口氣問題,即反映健康出現毛病,可能是患上糖尿病、腎病及肝病的徵兆。
他又指出,要杜絕口氣,減少進食強烈氣味食物和𡁻香口珠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最重要是每日用膳後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刷牙和清潔舌頭,以及定期往牙醫處接受檢查等,才可保持口氣清新。

掩飾自己減接觸
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在同一場合上說,第一印象主要是建基於非語言的訊息,包括個人衞生,有口氣問題者通常為掩飾自己而減少與別人近距離的接觸,對方也會因其口氣問題而在行為上作出相應迴避,在此連鎖效應下,口氣問題遂成為人際溝通和建立良好個人印象的阻力。她承認,部份社交焦慮症的患者都有口氣問題,但她強調,口氣問題只是其中一個導致社交焦慮症的因素,她建議若身邊親密的人有口氣問題,應直接告訴對方,以便對方及早作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