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雖然至今尚未得知,但全球金融市場已有回穩的迹象,香港恒指更在昨日創出3星期新高,並有上試13500點的勢頭。
事實上,無論是布殊還是克里勝出,相信對大市的實質影響都不會太大,最重要的是選舉不會出現爭拗情況。如果像2000年般,最終要歷時超過30日才得出真正結果,那麼在政局前景不明朗的影響下,相信投資者會先行沽出股票,並增持現金以作觀望,相信港股屆時將會面對較大的沽壓。
不過,近日有分析指出,布殊及克里的支持率接近,任何一方面勝出,美國都可能需要面對國民分化的問題。對此,我個人並不認同。
就以上屆美國總統大選為例,雖然經歷了一次歷史上最多爭拗的選舉,而其後攻打伊拉克的行動又尾大不掉,美國國民對反恐問題呈現分歧,但美國國內亦未有出現嚴重的分化情況,這和美國的民主制度早已非常完善有關。
故此,我個人並不相信在大選完結後,美國需要面對國民分化的問題,我反而會將焦點放於美國的外交問題上。
事實上,我較為關注的,是大選過後,美國的外交政策會否出現變化?
布殊的經濟及國內政策是否得宜,我不敢加以評論,因為當中涉及的外在因素太多,若真的要下判語,我只會說布殊的經濟及國內政策尚算不過不失,但他的外交政策卻真的令我不敢恭維。
在未發生「九一一」事件前,布殊已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令國際間不少國家都感到不是味兒。
到了「九一一」事件發生後,雖然布殊為了爭取國際支持其反恐而與中國等國家重新修補關係,但最終他在伊拉克的戰後重建問題、甚至中東問題上,處理手法都是不大理想,以致市場一直活在恐怖襲擊的陰影中,這無疑會阻礙了全球資金的投資步伐。
油價近月持續創出新高,以及美股杜指在過去幾年呈反覆上落的局面,這或多或少都與市場擔心恐怖襲擊會隨時出現有關。因此,無論布殊是連任,抑或是克里成功當選,美國目前最需要處理的問題,必是過去4年表現劣拙的外交問題。
如果投資者不善忘的話,應該記得前總統克林頓在任時的8年,美國經濟表現是如何理想;就算97年亞太區爆發金融風暴,美國亦可以履險如夷,甚至置身其外,這或多或少與當時美國的外交政策處理得宜,有着莫大關係。
所以對於美國大選,投資者要留意的,不應該只是誰人最終會當選,而是勝出者日後的外交政策會否有任何改變。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