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在某程度上是生活的保障,當我們擁有的財富多於需求時,相關的安全感亦會較大。因此,很多投資者雖然有設定理財目標,但在執行時,卻往往會着眼於追求更多的金錢,希望能從投資上取得更高的回報,因而把風險管理擱置一旁。
有個別分析認為,經濟處於高增長的地區,其股市表現往往較佳,是追求高回報的好地方。
新興市場如中國、俄羅斯、南美等地區,由於經濟發展處於起步階段,經濟增長相對較快,若果這些地區的政治環境穩定的話,很多時能吸引更多的資金來投,經濟增長亦得以延續。因此早在50年代,美國著名投資專家鄧普頓(Templeton)已倡議投資在發展中國家的股票。
相比之下,以美國為首的已發展經濟體系,自2000年科網狂潮後,各國政府致力不讓經濟陷入衰退,經濟增長率偏低,令相關股市欠缺動力。以杜指為例,在2000年1月中創下11750點高位後,過去4年一直反覆下滑,長期持有的回報,未見吸引。
鄧普頓之所以選擇投資於發展中經濟體,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可以受惠於經濟起飛,公司溢利得以大幅度增長,最終會在公司的股價上反映出來。
事實上,在過去一段長時間,市場上總會有以新興市場作為招徠的基金,而現時較受歡迎的新興市場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等,而有關這些地區的分析正持續增加。
有些投資者或會基於高回報而不斷將資金投入高增長地區,令整個組合的資金過於集中,在不知不覺間把理財計劃扭曲了。但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高回報的地方,風險亦必然較大。故投資者在投放資金前,最好先作風險評估,一味追求高投資回報而忽視風險,可能會得不償失。
雖然不少新興市場經濟持續保持強勁增長,但風險亦一直都存在,例如行業透明度不足、法制有待改善,以及政策風險等。另外,若政府在財金政策上無法令經濟有秩序地發展,而外國直接投資及國內投資又大量投入的話,便很容易出現泡沫。
現時油價愈炒愈高,已導致分析師愈來愈擔心全球經濟出現硬着陸的危機。換言之,即使某些地區過去的經濟增長曾為投資帶來可觀回報,我們仍不應盲目地將資金投入,因為風險是無時無刻存在的,而泡沫的爆破,很多時候是毫無先兆。
雖然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增長會較緩慢,整體股市不易錄得可觀升幅,但相對而言,其穩定的發展、完善的市場及監管,卻能為我們提供較佳的資金保障。
投放多少資金到甚麼市場,可說因人而異。當閣下購買新興市場基金前,除了要考慮該基金過往的業績表現外,亦應將這些地區未來的表現及風險一併考慮,並從整體資金管理的角度出發,看看總回報及相對風險是否與個人理財目標相悖。
這裏再補充一點,將資金橫向配置於不同地區,用以管理風險時,應同時考慮產品的選擇。
全球經濟絲絲相扣
由於環球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一個地區出現經濟衰退,其他地區或多或少會受其影響,例如美國經濟若出現衰退,相信世界上大部份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因此在作地區性資金調配時,千萬不要以為把資金全部投入股票或股票基金,便可高枕無憂。我們應根據本身不同的需要,將投資猶如分餅般投放到股票、股票掛鈎高息票據、外幣、存款及各類債券中,以便求取安心而滿意的回報!
國衛 保障‧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