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嶼山勿忘珠三角

發展大嶼山勿忘珠三角

財政司司長最近向新聞媒介透露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當中提及興建新主題公園的可能性,於南大嶼山發展多項旅遊計劃(如度假村、水上活動中心)、發展物流園等建議。特區政府強調日後開始規劃工作時,將會廣泛諮詢,容納民眾更多參與。所以,關於概念計劃中的具體建議(例如將要辦一個怎樣的主題公園之類的問題),以及如何平衡經濟與環境保育等有關的論題,我們姑且暫時接受特區政府並無潛台詞或隱藏議題,一切可以公開討論及修改,官民之間沒有必要對該計劃諸多猜測(例如懷疑政府對環境保育欠誠意)。
呂大樂

換言之,我們對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的回應,應以計劃內容為基礎,以事論事。觀這個大嶼山概念計劃,明顯地特區政府視大嶼山為香港未來的發展重點。從整個發展藍圖所見,政府的態度是物盡其用,充份利用。構思中所謂的南北分區發展(北部搞物流、航天城、主題公園等經濟大計,而南部則在保育環境基礎上發展旅遊),其實只是程度上的差別。民間團體初步指出整個計劃在生態保育方面略有偏差,不無道理。
若在南島利用生態資源來發展旅遊,必須事先訂定各種保育的條件及要求,否則很可能重演不少發展中國家的慘痛經驗,賠了夫人又折兵,在環境資源的使用服從商業考慮的情況下,生態保育不成之外,度假村亦搞不起甚麼名堂。要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不能只談大原則與大方向,而是必須深入討論各項條件與細節。
當然,目前整個計劃只是一個概念,沒有理由現在便要求政府訂定各項條件。但日後在諮詢過程時,特區政府必須清楚表明其保育的態度,並且不應避談細節,以消除民眾的疑慮。

在我看來,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的最大問題,在於它是一個香港本位的構思,當中沒有珠三角、區域發展與整合的概念,也沒有考慮區域分工、與周邊地方合作經營。從計劃藍圖所見到的,是一種將各種活動都放進大嶼山的努力,其志或者可嘉。但卻完全忽略了未來香港發展的大計,其實都應該全盤考慮整個區域的資源運用(例如要發展面積廣大,有天然溫泉資源的六星級水療度假中心,香港是否最適當的地點,這個問題是可以討論的),互補長短,令香港成為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的旅遊活動樞紐。
現在,於概念計劃圖所見的交通、旅遊樞紐,其實都是硬件,實實在在的坐落於大嶼山島上。但假如我們是從整個區域整合及發展的角度,來看樞紐這個概念,它應該是指軟件,是香港作為所有海外觀光客登陸珠三角旅遊或商務會議的必經之地,是整個區域旅遊的服務中心,是投資區域旅遊及相關的服務業的跳板與營運中心。從這個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搞經濟發展的意思,不是要將主題公園、度假村……統統放入香港。
同樣,論生態保育,今時今日我們的思維也不應該再將視野與尺度定於香港本身。生態保育沒有獨善其身這回事。要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更需要區域視野,更要整體合作及互相配合。
本以為第二屆特區政府施政的一大特點,是少一點香港本位思維,多一點區域整合與合作的意識。可是,在這份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裏,卻看不出有甚麼區域新思維。
……………………………………………………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文章隔星期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