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周四宣布加息。雖然一如以往一樣,事前毫無先兆,但市場反應尚算平靜。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次加息,是一個好的先兆,因為代表中國開始使用西方的貨幣政策手段,而不着重行政指令方式去調控經濟,是邁向市場導向發展的重要一步。
利率是貨幣政策之中其中一個重要的調控工具,而利率的高低,正正影響經濟活動的快慢。但因全國最大的幾間銀行都是國有銀行,而過往銀行貸款予企業的考慮,未必全是以市場為主導,反而是考慮到國家政策的問題。
以往國家經濟以國企為主導之時,因為工人飯碗的考慮,就算國企營運存在效率低的問題,也不能隨便撤銷貸款。若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企業經營不善的話,可能已經要清盤,但因國企與國家關係密切的關係,銀行甚至要繼續借貸給這些企業,於是導致銀行壞帳問題嚴重。
但自改革開放以來,民企及外資企業佔中國的比例愈來愈大,加上國企積極改革下,有不少國企已經被改造,按照市場模式來運作,部份更能上市集資,擴大企業的實力。結果銀行開始能改善其壞帳問題,按照市場模式來運作。由社會主義走向市場經濟,道路是漫長的,因此自90年代國企初次在港上市,至今十多年,明年才正正式式有第1間國內銀行在港上市。而這亦標誌着經濟改造的流程已踏入尾聲,最終可達到最重要亦是最困難的金融改革。
中國突然加息,有說是要繼續深化宏觀調控的力度。除了加息之外,中國亦習慣利用行政指令方式去調控經濟,例如早前就有報道說,中國限制銀行向原材料企業再作大量借貸。而採用行政指令方式,亦能達到一定宏觀調控的效果。不過是次運用利率手段,顯示中國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較近西方的階段,可以利用傳統貨幣政策的策略去調控經濟,不失為一件好事。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