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研究增加稅種及稅款<br>紅隧或加價稅基擬拓闊

唐英年研究增加稅種及稅款
紅隧或加價稅基擬拓闊

【本報訊】經濟剛復甦,港府即時研究增加稅種及稅款。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建議檢討稅制以拓闊稅基;並透過文件透露,正研究是否增加紅磡海底隧道收費,以紓緩塞車問題。但有車主和的士團體質疑,加費既不能「迫使」司機改用西隧和東隧,更有機會導致港府稅收減少,促司長對此三思後行。 記者:譚暉、何文雯

由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出的文件又列出,當局正考慮是否開徵新稅種,包括環保稅(例如膠袋稅及車軚稅)、資產收益稅,以及考慮是否改變現行在本港賺到的錢才需納稅的原則。但唐英年在立法會上表明,由於現時的樓宇印花稅已隨樓價上升而相應增加,因此港府不會開徵豪宅稅。
現時紅隧收費一般較另外兩條過海隧道低,出現交通擠塞情況,財政司司長在研究明年推出的財政預算案時,正考慮「政府應否調高其收費以紓緩交通擠塞問題?」紅隧對上一次加價是在九九年,當時只加私家車(由十元加至二十元)及電單車(由四元加至八元)隧道費。

難迫司機改行西隧
紅隧現時每日平均有近十二萬架次車輛使用,是三條過海隧道中最繁忙的;至於收費最昂貴的西區海底隧道剛在八月加價,該月份平均每日只有不足三萬八千多架次車輛使用。至於東區海底隧道在○三年曾申請平均加價三成,私家車由十五元增至二十元,但被行政會議否決。

對於港府有意調高紅磡收費,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主席郭志標指出,西隧現時的收費高得過分,紅隧加價也不能「迫使」司機改行西隧,只有西隧減價才能減輕紅隧的塞車情況。他又指唐英年的說法是聲東擊西,以紓緩紅隧擠塞之名,達到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目的。
香港汽車會委員李耀培更指,紅隧加價對紓緩塞車問題毫無幫助,更會令部份車主因隧道費高昂,索性將車輛賣掉,改為坐地鐵或巴士過海,結果令隧道收入減少、燃油稅收減少、停車場使用率減少,港府得不償失。他說,只有三條海底隧道劃一收費,才能真正令到車輛分流,徹底解決紅隧擠塞問題。

考慮設全球收入稅
至於其他新稅種,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出的文件指出,「所有主要徵稅地區均採用向本地居民徵稅的原則,政府應否考慮改變香港採用地域來源原則徵稅?」羅兵咸永道有限公司合夥人鍾維國解釋,美國及中國會向公民在全球各地所賺取到的收入徵稅,但港府只向在本港賺到的收入打稅;但他認為,在《基本法》規定本港要行簡單稅制的原則下,這項變動涉及極複雜問題,相信較難改變。
有意就新一年財政預算案發表意見可登上網頁www.budget.gov.hk 。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代表昨在立法會外示威,要求唐英年(左)增加薪俸稅免稅額,減輕貧窮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