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相似品種 多會引致病發<br>對海產過敏有連鎖反應

外貌相似品種 多會引致病發
對海產過敏有連鎖反應

【本報訊】鮑魚、蠔、扇貝、龍蝦等海產令人垂涎三尺,奈何對海產敏感的人士來說,這些美食隨時成為奪命殺手。香港大學一項研究更發現,對某種貝類海產敏感者,通常會對其他貝類海產過敏,尤其是外貌相似的海產,如龍蝦與蝦、鮑魚與笠貝等;而且不少對海產敏感的人,也會同時對塵蟎產生過敏反應。 記者:陳倩雯

港大邀請了八十三名由○○年四月至去年二月到瑪麗醫院敏感診所求醫的病人參與研究。根據輔助診斷敏感症的皮膚測試結果,當中七十人分別對扇貝、蜆、蠔、蟹、蝦、龍蝦、鮑魚及笠貝出現敏感反應,六成半人更對最少兩種貝類海產敏感。
研究又發現,當病人對某一種貝類海產敏感時,對另一種外形相似的海產有過敏反應的機會也較高,例如對鮑魚敏感者,對笠貝敏感的機會高達七成九;對蝦敏感者,有七成八機會對龍蝦敏感(見表)。

致敏蛋白質愈相似
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內科系榮譽助理教授鄔揚源解釋,不少海鮮的致敏原屬同一種蛋白質,尤其是「祖先」相同的海產品種,其致敏蛋白質愈相似,故不少人同時對數種外貌相似的海產敏感。
他指出,吃海產後出現敏感反應因人而異,一般包括痕癢、面部紅腫、出現風疹、肚痛、屙嘔、心跳急促、血壓驟降、支氣管收窄,嚴重者上氣管會腫脹,導致窒息,甚至休克。本港過去曾有一名本身對鮑魚敏感的十九歲男子,進食三隻田螺後在十五分鐘內出現嚴重過敏反應,雖然立即服用哮喘藥,但仍呼吸困難,最終在送院前死亡。但首次吃海產後出現敏感的情況,甚少嚴重得致命。

他又稱,研究發現九成病人同時對塵蟎敏感,原因是塵蟎與海產的致敏原相似程度達六至七成,如蠍子與龍蝦,無論外形與致敏原均相似。他認為愈來愈多港人對海產敏感的原因,或與不少港人同時對塵蟎敏感有關。
他呼籲食物敏感病人戒口,否則免疫系統在不斷受到刺激情況下會容易產生嚴重過敏反應。過去曾出現涉及心臟和氣管等嚴重敏感反應的人,更應按醫生指示隨身攜帶腎上腺素針劑,當不幸出現食物敏感反應可即時自行注射;病人也可透過進行皮膚測試確定是否對某種海產敏感。有海產敏感家族史的人,應避免下一代在三歲前吃海產,敏感症孕婦更應絲毫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