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社會危機一觸即發的信號 - 張華

解讀中國:社會危機一觸即發的信號 - 張華

過去半個月,重慶萬州、四川漢源,先後發生因為車伕被官員打傷和收地賠償不公而觸發的四、五萬人大示威,現在河南省一宗普通交通意外,也引發幾千名漢族與回族騷亂。雖然觸發這些社會騷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從中可見中國社會已變得非常脆弱,潛伏的各種矛盾已到了總爆發的邊緣。

中共基層政權漸萎縮
這次河南漢回兩族的騷亂,雖然有不同民族之間的習慣、文化差異等因素,但這也跟中國農村在改革後出現權力真空、農村原有的社會秩序失衡的現狀密不可分。在毛澤東時代,中共的控制從中央直達全國的所有自然村,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制最登峯造極的時期。
在此情況下,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又或各村之間的問題,例如爭奪土地、水源等資源的糾紛,都可以在上級政府的強力介入調解下,得以緩和、解決。
但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共的基層政權日漸萎縮,中共對農村的控制力不斷減弱,到現在已基本退出農村,令農村出現權力真空,宗族、宗教、民族的勢力取而代之,成為控制農村社會的主要勢力。
過去調解各村之間矛盾的機制不復存在,現在只靠各村之間的宗族或宗教勢力互相制約,缺乏更權威、更有力的力量(例如公安、法院等)斡旋,一旦鄉村之間產生摩擦,要麼自行解決,要麼大家暫時按着,伺機報復。

多年積怨一次大爆發
這次河南騷亂,肯定也是「冰凍三尺」,是兩族之間多年積怨的一次大爆發,否則怎會在讓一宗平常的糾紛,演變成如此大規模的衝突呢?這些積怨當然也包含了回族和漢族之間的恩怨,也跟兩族之間爭奪資源和利益的衝突有關。另方面,地方官員也不會直接插手兩族之間的問題,因為這吃力不討好,即使能擺平各種矛盾,卻也跟自己的政績無關,弄不好還會引火燒身。因此,各級官員極少直接介入鄉村之間的糾紛。
種種迹象表明,中國基層社會的怨氣已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愈來愈多人成為改革的犧牲品。相反,既得利益階層的勢力愈來愈大,由他們設計及執行的改革措施,自然更加強化他們的既得利益。在此情況下,社會怨氣不斷積聚,很多人似乎都在尋找機會,甚或製造機會,以發洩心中的怨氣和不滿。這就是中國在急劇轉型下,潛伏着各種社會危機的主要原因。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