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應討論政府資源再分配及協助窮人脫貧的工作,但因要一談大家關注的教育改革,故把話題轉移了,然事實上,教改還是與政府的資源再分配工作有直接關係。
大家都會同意,貧富懸殊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現象,滅貧是崇高的理想,但政府的努力應集中於扶貧與協助窮人脫貧之上,而要達到後一個目的,提供接受教育機會及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是首要的工作,這些大原則都在上次提過,而剛公布的教改,卻與這種精神相違背。
在現時的學制之下,不少家庭在經濟上應付子女完成中四及中五課程已感困難,但「天下父母心」仍是一樣,都會盡力讓子女完成中五學業,然在新建議之下,家長既要應付學費增加之壓力外,又要面對新挑戰,為子女多籌謀1年學費與生活費,在此情況下,貧窮家庭的子女有可能被迫在初中後便輟學,投身社會工作,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勤奮總有出頭天」,但顯然窮人欲透過提升教育水平脫貧之機會便大降,這絕非一個負責任政府應漠視的情況。
大家要知道,貧窮家庭要考慮的不但是多讀一年的學費與生活費,還有整個家庭的生活擔子,家中同一時間升讀高中的子女愈多,完成初中便輟學的壓力也愈大,這種情況顯然不是高官們所能體會的。
愈多人在貧窮網內,社會的負擔便會愈大,故任何聰明的政府,都會透過教育令更多人脫貧。香港現時的教育制度雖然有不少弊端,但相較剛公布的教改,顯然是好得多,失敗的教育改革會帶來災難性的後遺症,對改善貧富懸殊及促進社會穩定都不利,政府必須慎思。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