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急速擴展有三大動力:廉價的自然資源、優質而數量驚人的勞動力、大量國家資本的投入。但這些增長因素,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的最大隱憂。以自然資源為例,現在全中國再已沒多少山頭還沒被挖掘過,也沒剩多少條河流還沒攔河建壩,大家彷彿都要跟時間競賽,把祖輩保存了幾千年,以及兒孫後代將要使用的自然資源,一次過開採出來,以透支來支撐今天欣欣向榮的經濟。四川大渡瀑布溝電站,只是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的例子之一。
全世界的經濟體系,都離不開源源不絕而又廉價的自然資源的支持,並非中國獨有的問題,只不過中國的自然資源產權不明確,官員權力又大,自然資源被濫用、濫採的情況也就比其他國家嚴重得多,已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
溫家寶推行宏觀調控後,圈地運動已大為收斂,但代之而起的是「圈山運動」、「圈河運動」。官僚集團透過手中權力,把名義上屬於國家的自然資源──河流和山嶺,交給「自己人」開發創收(創造收入)。另方面,靠關係拿到山河使用權的人(企業),自然不會善待它們,並爭取時間,趁靠山還在位有權,盡快把資源開發出來,否則「蘇舟過後沒艇搭」。結果,石頭敲碎用來建橋修路,樹木砍光,煤炭、有色金屬挖光,這就是中國的山河被污染、開挖得滿目瘡痍的底因。
這是飲鴆止渴呀!原本能用上幾千年的自然資源,現在被壓縮在十幾年內消耗掉,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當然很驚人。試想想,如果把夠用幾千年的木頭,在十年內燒光,火勢能不猛烈嗎?很可惜,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也不能再生,當我們的山頭挖無可挖,河流攔無可攔、或污染得不能使用之後,還能用甚麼支撐經濟發展呢?代價是早晚要付出的!
況且,那些藉口「國家需要」的水電工程,動輒遷徙數以萬計居民。大渡河瀑布溝電站涉及移民十萬人,迫遷居民只獲極少補貼,日後他們將成為社會的負擔。換言之,每次開發迫遷,其實就是企業自肥、把包袱卸給政府的典型行為,同時製造更多的社會危機。中國政府是時候停止這種近乎掠奪的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