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香港醫療權益協會」<br>沙士醫生義助沙士康復者

成立「香港醫療權益協會」
沙士醫生義助沙士康復者

【本報訊】本港最後一名痊癒出院的沙士病人鍾待政,經歷了一年半治療及休養後,重拾其私家醫生工作,並積極籌備成立一個暫時名為「香港醫療權益協會」組織,邀請關注醫療的立法會議員鄭經翰和張超雄、精神科醫生余枝勝等加入,期望聯繫全港一千多名沙士康復者,為他們提供生理和心靈上的協助。 記者:梁洵瑜

鍾待政形容自己在沙士時「重生」,現在是第二生命的鍾待政,手執一份「香港醫療權益協會」成員名單,高興地向記者說,今晚會就這個組織開會,「邀請咗大班、張超雄同余枝勝醫生等參加,重有唔少同沙士有關嘅人,好似淘大花園業主代表葉興國、護協李國麟,同埋啲病人組織。」
「好多沙士病人,到𠵱家都未好返,就算身體上好咗,但係有啲仍然好封閉自己,即係心靈上仍未康復。」他批評,當局對沙士病人照顧不足,期望由該會發動力量,透過各界可以找到全港所有沙士病人參加,了解他們的需求。
他是去年首批感染沙士的病人,因其女兒在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考試時染疫,女兒入院後他多次探望,於是染病,迅即進入深切治療,昏迷期間肺部及腸臟曾穿破,接受一百三十一天的深切治療,前後住院近一年,是本港接受最長時間治療的沙士患者。

堅信永不放棄
他說:「自己死過翻生,醫生話我可以出深切治療機會係零,𠵱家係重生,係我第二條命」。他篤信天主,又堅信已故英國首相邱吉爾「永不永不永不放棄」名句,令他有信心活過來,但「下半世要做嘅,係要去感恩侍奉」,多做義務工作。
鍾又稱,去年昏迷兩個月後醒過來,自己的肺穿了、腸切了一節,身上全是喉管,「接下來三個月動彈不得,好痛都叫唔到,孤獨時無人可以探病,同死冇分別?」經歷苦戰一年,要重新學習進食、坐立,學行最困難,學足一年才不用枴杖,能自己走路。
他強調,現時本港處於一個「無信心的年代」,但每人都應樂觀面對,「如果你可以笑對哈哈鏡,圍住你嘅都係微笑,相反,若你苦埋口面,哈哈鏡內就有無數苦臉睇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