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朋友失去至親,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極大創傷,甚至萌生輕生念頭。一項研究發現,近一成受訪的喪親小朋友想過自殺;有小童在患癌父親離世後,曾向志願機構透露想用刀「拮」自己,了結生命。有臨床心理學家提醒家長必須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不要強迫孩子忘記死去的至親,讓孩子抒發內心的哀傷和抑壓的情緒等。 記者:盧文烈
專門協助喪親兒童的進心會兒童及家庭哀傷中心與理工大學合作,訪問了二百三十五名四至十四歲的喪親小朋友,了解他們受到的心理影響。結果顯示,百分之九點四受訪兒童想過自殺,四成五覺得消極與無助,逾三成情緒低落。
家庭方面,兩成一受訪兒童覺得在喪親後,餘下的父或母多了打罵他們;學校方面,四成五人認為自己的成績比以前差,四成三怕同學或朋友知道自己喪親,三成半不能集中精神上課。
該中心主管兼臨床心理學家何鳳珠說,每年約有一千名十五歲以下的兒童飽受喪親之痛,通常喪親後首兩年是哀傷期,情緒大受影響,部份甚至萌生自殺念頭,曾有一名四歲兒童在父親癌症去世後情緒大受困擾,曾產生自殺念頭。「佢曾經喺學校試過為好小事大叫大喊,話死咗去好過,佢媽媽又見過佢喺間房度同隻「小熊維尼」玩具訴心聲:『如果我死咗,你要幫我照顧媽媽呀』!」其母認為事態嚴重,而此個案立即轉介該中心處理。何鳳珠又稱:「我之後都問過佢點解想死,佢話死咗可以見到爸爸囉。」該名小孩現已九歲,經該中心輔導後,已再無自殺傾向。
何鳳珠稱,面對孩子喪親後的心理變化,家長謹記不要抑壓孩子的哀傷,因被抑壓的哀傷情緒會不斷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及成長,並應鼓勵孩子用自己方式悼念死去的親人,如寫信等,以及安排多些消遣活動。該中心昨日按排了六十多名喪親兒童參觀畢家索名畫《巡遊》,讓他們淡化心中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