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搞亂對台政策

鮑威爾搞亂對台政策

卜愛倫(EllenBork)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上星期出訪亞洲發表的言論,似乎顯示美國大幅度改變對台灣政策。他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提出警告,希望「兩岸兩方不要採取單邊行動,影響最終結果,即各方所追求的統一」。
此外,他接受香港鳳凰衛視訪問時,又說了惹人疑竇的話:「台灣不是獨立的,也不享有作為國家的主權。這是我們一向以來的政策,堅定的政策。」
這些言論嚴重偏離了美國的一貫立場。故此,鮑威爾的話音猶未落,國務院就試圖收回那些話。上星期一,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埃雷利在每日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記者提問,以下是談話摘要。
記者:「國務卿鮑威爾在北京接受訪問,就兩岸關係發表了一些美國政府從未表達過的言論……是否顯示美國的政策有所轉變?我明白,兩岸政策應該沒有變,但政策是以文字表達的;文字變了,政策也跟着轉變。是不是這樣?」
埃雷利:「這方面的政策沒有變。」

這番表明美國立場不變的宣言,使採訪國務院新聞的記者像聞到血腥的鯊魚一樣。故此,雖然美國官員已私下表示政策不變,又不會覆述鮑威爾使用的字眼;但埃雷利也花了好一段時間來應付記者的窮追猛打。由此可見,鮑威爾的言論,跟美國的官方政策有多大距離。
記者:「國務卿使用『統一』這類字眼,是不是跟現時的政策有矛盾?他為甚麼用『統一』這類字眼?」
埃雷利:「我不認為你應該單憑這些字眼,而猜測或暗示我們偏離了一貫的立場。我們主張的其中一點,是透過對話及雙方均能夠接受的方案,和平地解決兩岸問題。」
鮑威爾稍後澄清言論,再用「和平解決」而非統一的字眼。可是,重申和平解決問題的目標,沒有解釋一切。
聲稱各方面均追求統一,根本罔顧事實。台灣人並沒有追求統一。台灣已經民主化,民眾愈來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就連幾十年來,聲稱擁有大陸主權和支持統一、以建立正統地位的國民黨,為爭取更多選民支持,也放棄了舊有立場。

對美國來說,支持兩岸統一將會是政策上的大轉向。在台灣問題上,華府一向採取故意含糊的態度,只是表示須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及充份考慮兩岸人民的想法等等。
正因如此,美國費煞苦心,採取不支持也不反對台獨的立場。至少這既不踰越「一個中國」的範疇(即不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但可減輕台灣在國際上被孤立的狀況。美國以種種方法來貫徹此立場,包括支持台灣在國際組織的會員地位;維持在台北派駐非官方外交代表;協助台灣強化軍備,加強美台軍方處理危機的協調能力。
通常出現今次這類情況,華府政圈中人都會競相猜測,有關官員是否「自作主張」,為未經批准的政策測試水溫?又或者,鮑威爾會否獲批准說這番話,藉着對北京讓步,向台灣總統陳水扁意會這個訊息呢?
這兩種都是美國的慣用手法。克林頓九八年訪問上海,曾發表不利台灣的言論。去年十二月台灣總統大選前,布殊更在白宮會見中國總理溫家寶時批評陳水扁。
鮑威爾這番言論不能等閒處之,他的說法完全與事實不符。台灣這個民主國家,正面對一個力保政權合法性的一黨專政政權步步進迫。鮑威爾的說話及更正已帶來嚴峻問題,不是如此淡然的更正便彌補得了。
……………………………………………………
作者為「新美國世紀計劃」(ProjectfortheNewAmericanCentury)副主任,本文譯自美國《紐約太陽報》(TheNewYork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