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上周末公布上半年的財政狀況,由於有二百多億元的債券收益,政府的財政赤字有二百二十九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七百多億元大幅減少五百億元;而即使扣除政府發售債券所得的收益,今年上半年的財赤依然比去年少三分一以上。只要下半年經濟不大幅倒退、只要地產市場不出現重大逆轉,今年政府的財政狀況肯定比過去兩年理想得多,財政赤字也將遠少於原來估計的四百多億元。
也由於經濟轉好、政府財政狀況有改善,不少政黨及立法會議員要求政府減薪俸稅,令薪俸稅率回到加稅前的水平。我們認為,若果政府已成功控制開支及削減各樣補貼、若果政府收支已恢復有較大額的盈餘,減稅、退稅實在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事;可是現在財赤問題才稍為好轉,財政儲備仍處於不斷陰乾的狀況,要求政府減稅實在是言之過早、實在還不是時候。
應該看到,香港的財政收入受經濟影響極大,在經濟暢旺、地產市道蓬勃時,政府的財政盈餘可以高數百億元以上;可是當經濟逆轉、地產市道低迷時,財赤的數字同樣是非常驚人的。目前香港經濟雖然在穩步復甦,地產市道也有活力,但這樣的狀況能否繼續下去甚或進一步加強恐怕是誰也說不準的事,二○○○年時本地經濟同樣有復甦迹象,可維持不了半年便又再掉頭下跌,而且跌得更深、更持久;要是今次復甦也跟二千年一樣,又或只是比二千年時稍長一點,到明年年中或年底經濟又再下滑,那財赤將再度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有甚麼條件、有甚麼能力減稅呢?
我們認為,現時政府的財政政策仍應以控制開支、減少不必要的補貼為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該做的是繼續致力控制政府的人手編制、致力控制開支增長,並同時減少政府對個別行業的補貼,例如增加政府服務收費及取消燃油稅補貼等。只有這樣才能盡快令政府收支回復平衡、才能縮減政府的體積、才能創造減稅的空間及條件。
(圖)香港經濟甚受地產市道影響,現市道稍現活力,但能否維持卻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