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售賣毛冷球及教授編織技巧的店舖並不新鮮,為求突圍而出,有新派冷舖老闆參考名牌衫的款式織成毛衣作招徠,吸引年輕女士幫襯買毛冷及學織心水毛衣,令生意長做長有。
黃建平原本任職文員,3年前因公司大幅減薪,毅然辭工,年近三十的她彷徨生計之時,想到自己熱愛編織,遂斥資10萬元開毛冷店。她說:「開始時不知如何入手,跑去請教做批發毛冷的店舖,他們就按部就班地教我做這盤生意。」
黃小姐在炮台山七海商業中心租下一個小舖位開設「織藝坊」,主要看中這商場旺中帶靜,適合編織所需的環境氣氛。她又以自己的心意揣摩顧客的喜好,「我熱愛織衫是想給自己織一些喜歡的毛衣,有時看見名牌靚衫,想買但價錢太貴,自己織既便宜又有滿足感,我估客人也會有同感吧!」
「織藝坊」主要經營兩項業務:售賣毛冷和教授編織特色毛衣。她知道市面有不少毛冷店,但並非家家都教織毛衣,即使有都只教授傳統的基本技巧。她相信不少女士想編織自己喜歡的毛衫款式,因此,她經常鑽研各款特別的毛衣,或模仿名牌設計,或從各方吸取靈感,創出新穎受歡迎的款式,然後將織成的毛衣展示出來,以吸引顧客來買冷學織。
每教一件織品,織藝坊收費150元,學生須在織藝坊購買所需毛冷,若自備毛線,則要付學費250元,藉此鼓勵學員多學多買。店內的毛冷每球約50至60元,織一件毛衫的學費連毛冷,大約花400至500元。
黃建平說,她的顧客多為年輕女士,較願花錢在置裝上,並不會因收學費而卻步。「比起她們花千元買件名牌衫,這價錢還是很抵的。」當然,手織的不可能跟店舖買的完全一樣,但學員都明白這點,其實他們享受的是編織過程及那份滿足感。
編織並非熱門玩意,加上初開舖時缺乏熟客,黃建平說開頭的一兩年都在「守」,生意有限,她惟有以勤補救,把所有時間及精神都放在生意上,即使收舖回家,吃過飯後,馬上又拿起針編織,目的為多起貨辦,以吸引各種喜好的客人。
現時織藝坊已累積了一定熟客,生意穩定發展,令她更有信心,她說:「現在的人都視手織衫為手工藝品,愈來愈珍惜,我相信這一行前景不會差。」開冷舖最難捱是每年悠長的夏季,天時暑熱,人們都沒有興趣織毛衣,黃說生意只有冬季的三分之二,如今北風吹起,又是她賺錢的日子。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