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由美國選民當家作主,但只要知道各國報章對支持哪個候選人齊表態,網上更搞起投票活動讓全球人選美國總統,就可明白誰當美國總統,攸關全球逾六十億人的去向。不是說得誇張,而是美國總統一個決定,足以影響美國和全球經濟,足以牽動戰爭與和平。
競選連任的喬治布殊,四年來在外交政策上都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幟,打起攻伊戰說是神的意旨,不惜單邊行事,作風在國際社會引起不算小的反對聲浪,他的民主黨對手克里上周日就聲言,他有宗教信仰,但會分開信仰和外交。美國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就寫道:「喬治布殊願冒險,克里選謹慎。」「克里務實,喬治布殊以信念為本。」
作風不同,克里上台,美國外交政策絕不會像喬治布殊那樣冒進,哈佛政治學JosephNye就說:「理念上不同,演化成不同的外交政策。」但不論是哪人上台,兩人在伊拉克問題、北韓核危機和以巴局勢上,都面對嚴峻的外交難題。
美軍在伊拉克推翻了侯賽因,但伊拉克現時民主羽翼未豐,反過來駐伊美軍幾乎每天都遭到武裝分子襲擊,爛攤子很難收拾。一般預料,如果喬治布殊連任,他將延續現時的單邊主義,繼續跟盟友獨力在伊拉克作戰。克里則強調跟國際社會合作,上台後可能會游說歐洲盟友加入,一同執拾伊拉克的爛攤子,並分擔重建工作和開支,駐伊美軍可望快點回國。
面對北韓和伊朗的核危機,喬治布殊和克里都希望平壤放棄核計劃,喬治布殊更想推翻金正日,但美國目前陷入嚴重財赤,未來數年財赤更將有增無減,他很難先發制人攻打北韓或伊朗,因為財政預算將無法支持另一場類似攻打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但分析家指,平壤違反了九四年跟上屆民主黨政府簽訂的《框架協定》,克里上台可能會跟平壤展開雙邊談判,直接討價還價,不用舉行六方會談,但他的態度跟喬治布殊一樣強硬。若雙方談判破裂,分析家說克里可能下令襲擊核設施。漢城延世大學政治教授金禹宋(譯音)指出:「北韓處於不利位置,無論誰勝出大選,平壤都會被迫向角落。」
至於以巴問題,兩名候選人都避而不談,但不代表他們其中一人當選後可不了了之。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萊森斯基說,雖然喬治布殊和克里在以巴政策上立場差不多,但對於如何結束以巴流血衝突及繼續和談,兩人仍有基本分別。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