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股受中國加息消息所影響而再度回落,相信短期國企股走勢仍是偏弱。加息雖然來得突然,但卻非無迹可尋,這也是筆者一直對國企股有戒心、對大市有戒心的其中一個因素。
自八九月開始,筆者一直不肯積極入市,油價是一個因素,宏調情況是另一個原因。國企好友一直以宏調見成效作為炒高國企股之藉口,散戶見股價真的從低位回升就相信宏調無問題。從好友的角度分析,主要認為年初之宏調已見成效,經濟軟着陸,企業盈利仍然造好,一切無受壞影響,國家又不再加緊調控。當國企反彈,大家見國企指數回升,就完全不加思索去相信此論調。
在邏輯上,此說法是前後矛盾的,這麼多人相信,只是因為大家見到股價上升而作事後解釋而已。首先,推行宏調的目的是冷卻過熱經濟,要冷卻經濟就必然令經濟放緩、企業盈利倒退。若只是隔靴搔癢,倒不如不推行,關鍵只在於如何令經濟軟着陸,這也是一個兩難局面。
溫總實施宏調,其實是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皆因過度的增長,必定帶來泡沫的爆破,其後患更殆!除非國內的經濟情況出現極明顯的倒退,又或者顯現硬着陸的危機,否則,宏調的措施應該是逐步加強,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國企股炒家期望國內經濟又不受影響,企業繼續有好業績,而國家又覺得宏調已見成效,這實在太過一廂情願,同「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有何分別。經濟不放緩,就不見宏調的成效;要國家不再加緊宏調,經濟增長及企業盈利就一定會大幅回落,這是必然的因果關係,不能改變,可以改變的只是程度上的問題。股價的合理值應建基在業績及前景兩方面,若前景及預期業績並不樂觀的話,股價之上升只可用炒作的角度觀之,不能視之為投資。國家政策的大方向既定,斷不會在三數個月這麼短時間內就說任務已成,政治的策略是要深思熟慮,多番審核的,相信整個宏觀調控還會維持半年至一年才有望完成。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