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十個橙 - 李碧華

十元十個橙 - 李碧華

公屋一個四口家庭飯後肚瀉、嘔吐、口乾、腳軟,警員及救護車送院治療。事後疑是食物中毒。
這一家,夫六十二歲、妻四十一歲、二子分別十及兩歲。很明顯家庭經濟支柱因年事已高,主婦得死慳死抵過日子兼養育幼兒。她每天都是傍晚六時後才去街市買餸「執平嘢」。見生果好便宜,用十元買了十個橙。這些橙比平日平一半,當然發霉變壞。所以食物中毒的元兇不問而知。
拮据家庭發生這樣的事是社會小悲劇。無礙可以出院,日後小心警惕。
但「十元十個橙」也給大家一個啟示:—當你以頗低價錢來換取不合情不合理的東西時,要有心理和生理準備。世上不但沒有大隻蛤乸隨街跳,亦不可能一元買到一個健康飽滿鮮甜的橙是不帶點霉斑的。明知一分錢一分貨,便要承受它的危機和不安。愛情、工作、飲食……付出高價購入次貨,是際遇不好眼光欠佳。付出低價企圖賺到好貨固然奢想,抱怨對罵屬枉然。一切後果自負。
所以,「少一點也要好一點」,是基本生活質素的要求。求好,也是各人上進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