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酒銷魂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舊酒銷魂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飲陳年酒的享受,真可以用銷魂來形容。上星期六的晚餐,吃法國世紀名廚盧布松煮白松露菌。事前沒有太大期望,因為白松露是不講究甚麼廚藝的,最好的吃法是手製的意大利麵,加少許牛油或橄欖油,加隻雞蛋,再刨上大堆的白松露,就馨香可口。
吃過盧布松煮的黑松露和白松露各兩次,覺得他是黑松露的魔術師,出神入化,不過,今次他的白松露菜式,引入了中菜材料,蟹粉、豆腐,清新而精緻,可稱驚喜,席上一致公認,三年吃白松露,今年煮得最好!

這一晚的酒卻更認真,十二人一席,可以多開幾瓶酒。飲得最令人銷魂的,是一瓶1959年的拉圖(Latour)。四十四年的酒,色澤如新,那帶少許莓味和嘉應子的芳香,跟白松露配得正好。朋友要證明柏翠(Petrus),70年比75年好,他說服了我。只是,我總覺得三個月前令人大失所望的75年不算是正常的狀態。正如台北朋友月初開的一瓶雙瓶裝茂桐45年,也有可能是冒牌貨。
飲舊酒,就要很重視酒的來路,好年份名莊假酒多得不得了。最多假酒的,應該算是1947年的白馬(ChevalBlanc),十幾萬元一瓶酒,買入了假酒令人多沮喪!如果有耐心,又對自己的健康有信心,應該買新酒自己陳年,那就保證不會有假酒了。可是,一眾望五之年的酒友已在幾年前放棄再買新酒。他們說,1998柏翠沒有五十年不會成熟,即使自己長命百歲,那時也已味蕾不靈光了。
唉,令人聽得眼淚在心裏流,難怪以前的皇帝都想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