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報章向來有大報和小報之分,大報是大開版、追求嚴肅內容的報章,小報是小開版、走譁眾取寵路線的報章。傳統上大報小報風格壁壘分明,但隨着小報比大報更暢銷,《獨立報》和《泰晤士報》在去年先後加入小報行列,同時出版大報和小報版。周一開始,有二百一十六年歷史的《泰晤士報》更將破舊立新,除了周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繼續是大開版,其他日子完全以小報取代大報。
《泰晤士報》昨日(周六)這個決定,反映了英國小報銷量蓋過大報的趨勢。早於去年十一月,《泰晤士報》開始同時發行大報小報,銷量明顯上升,上月銷量升至每天六十六萬一千份,比一年前增加百分四點五。《獨立報》去年九月率先推出小報版,銷量即升兩成。
《泰晤士報》總編輯湯姆森說:「這是《泰晤士報》二百一十六年歷史的重要一刻。小報版的推出改變了我們報紙的命運。」但他強調,即使版幅縮小,《泰晤士報》小報仍會堅持「贏得國際聲譽的傳統優點和價值觀。」
該報總經理海斯說:「這是因應讀者需求而作出的回應,我們展望小報的未來。」《泰晤士報》推出小報版後展開宣傳攻勢,至今年九月小報讀者人數更佔總讀者人數的三分二。雖然有讀者抗議小報版,但銷量說明了一切。
由於《泰晤士報》增聘了數十名職員以同時發行大、小報,有員工擔心完全發行小報後會被裁撤,管理層則否認會裁員。改版後《泰晤士報》價格不變,周一至周五維持五十便士(約七港元),周六售九十便士(約十三港元)。周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仍是大開版。
《泰晤士報》自詡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章,是第一間聘有特派記者的報章,現時海外的特派記者人數比以往任何時期多。
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