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經濟有待復興,民眾荷包還是空虛的時候,政府要說服家長接受「三三四」學制改革,其難度可謂相當高,就有如要說服商戶接受增加排污費一樣。
因此,如果我是教育官員,除了會說明「三三四」的好處外,還要強調政府沒有在推行「三三四」的過程中試圖減省開支,相反已作出最大承擔,額外投資以數十億元計算。如果家長不願意作有限度承擔,政府只好擱置計劃,反正政府沒有損失,只是替他們的子女失去更佳教育機會而可惜。
有報道指將來完成大學學士課程的學費達二十萬元,比現在的十二萬餘元增加六成。其實,政府應該指出這是「蘋果」與「橙」的比較,不可相提並論。說得正確一點,學制「三改四」,就好像是將「三道菜」改為「四道菜」,不但份量大了,而且還豐富了菜式,雖然餐價要提高一點,但物有所值。又有家長指高中科目減少,且通識教育內容「虛無縹緲」,恐怕學生少學知識。這又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家長以為修讀科目多,便學得多,那麼現在高中生為何普遍只修八科,而不是十科?其實修讀過多科目,只會令學生吃不消。
再說通識教育,如果真是虛無縹緲,現行的預科通識課程又那可開辦了十多年?大學又為何會開辦通識課程?難道這些家長會覺得大學「虛無縹緲」嗎?如果政府能提出上述各點,大可引發家長的反思!
張景坤